古代改朝換代,都是要重新鑄造新幣,宣示鼎革。秦朝的“半兩”,漢朝的“五銖錢”,都是一改朝換代就鑄造、頒布天下的。
明末李自成也不例外,早在西安剛剛建立大順王朝,年號永昌,便下令鑄造“永昌通寶”。“鑄永昌錢,大者值銀一兩,另有當五、當十等錢”。(《小腆紀年》)。西安版本的永昌通寶發行量比較大,存世較多。因為李自成很迷信,信五行之說,認為明朝屬火,大順以水滅火,便將"永昌通寶"的"永"字寫法改為:上面一個“二”,下面一個“水”。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李自成在北京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也鑄造了一批永昌通寶。
明末計六奇《明季北略》記載:“自成于山西鑄錢不成,至京又鑄,文轉成太昌。”
啥意思,就是說李自成在北京下令鑄造永昌通寶,鑄造錢幣的工匠卻把“永昌”刻成了“太昌”,所以一開始沒鑄造成功。李自成心里就很煩,要知道明朝就有個年號叫“泰昌”,這不是不想讓大順改朝換代么?
后來,工匠終于鑄造成功了,字體卻模仿的“崇禎通寶”的字體,沒有什么“二”“水”。
李自成看了之后,很不高興,認為這是工匠們心里懷念明朝,才故意違反“圣旨”。所以這批錢幣還沒來得及啟用,李自成山海關戰敗,匆忙逃走。
清朝史官記載李自成敗走的情景,比《三國演義》還好看:“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萬,陣于關內,自北山亙海。我兵對賊置陣,三桂居右翼末,悉銳卒搏戰,殺賊數千人,賊亦力斗,圍開復合。戰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出,沖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岡觀戰,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岡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賊眾大潰,自相踐踏死者無算,僵尸遍野,溝水盡赤。”
這批銅錢便被丟棄在鑄幣局了。
清軍入關,占領北京之后,把李自成留下的痕跡全部銷毀,包括這批模仿崇禎字體的永昌通寶,只有少數流往民間,從此成為古泉界的精品,價值連城。
然而,最值錢的還是被寫成“太昌”的太昌通寶,堪稱國寶。
據說,民國軍閥韓復榘曾經擁有過一枚太昌通寶,秘不示人,列為平生收藏最精品,后來抗戰爆發,韓被蔣介石殺掉,這枚太昌通寶也不知去向了。
如果,在現實世界發現“太昌通寶”,專家估計可以在北京買七八套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