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匆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 飯碗 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本課的資料,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1、匯報你所收集到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
2、導入: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描寫時間的文章,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1、輕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你特別喜歡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句子旁邊。
2、思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
3、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4、師生品味重點句子:
⑴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用一連串的追問表達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
⑵ “在默默里算著,……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一個“溜”字、一個“針尖上一滴水”的比喻,讓我們感悟到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作者有著無限感慨之情。)
算算作者當時幾歲,簡介寫作背景。
⑶ “于是──洗手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
(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讓學生明白作者用了排比擬人方法,通過最不經意的日常生活的枚舉,讓我們體會到時間就是這樣輕巧地在不經意中溜走了。)
⑷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作者再次用輕煙,薄霧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日子就這樣去得無痕。)
⑸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為什么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當時作者還是個青年,他卻從對時間流逝的體驗中產生緊迫感,強烈地意識到要抓緊時間做事。)
介紹朱自清的創作業績。
請同學們算算自己過去的日子,我們同樣要反躬自問,如何才能做到不白白走這一遭呢?
5、我的座右銘。
四、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五、課后延伸
1、閱讀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優美散文。
2、寫一篇讀后感,下節課交流。
《匆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教學理念】
以讀為主,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在活潑、開放的課堂里自主發展。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生詞,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2、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語言文字之美。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師:毛澤東主席曾贊揚過一位作家,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大家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誰還知道有關他的資料,給大家說一說。學生匯報所搜集到的資料。
2、朱自清一生寫下了不少文字優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匆匆》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匯報。
明確學習內容,出示學習要求: 1、學習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歡的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喜歡,有什么感受,寫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記號。
2、在小組內大聲朗讀,和同學們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美
預設: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教學策略:教師問: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嗎?讀了這個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么?指導抓住重點詞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師配樂范讀,學生讀,感悟語言美。
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教學策略:
問:八千多日子有多長時間?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時間的什么特點?解釋頭涔涔淚潸潸,了解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導學生朗讀。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教學策略:談談你的感受。你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嗎?他讀出了作者無奈的.感情了么?誰還愿意讀讀?我看到還有很多同學想讀?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一讀好嗎?隨機學習飯碗伶伶俐俐。
老師:朱自清先生告訴我們:原來時間就在我們洗手、吃飯、睡覺,在我們不注意時不知不覺地流逝了。讓我們相互配合來讀讀這一部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朱自清先生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想想我們自己,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出示仿寫練習。
4、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又開始在嘆息里閃 ……此處隱藏2196個字……文內容,借助資料初步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落實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借助資料,豐富自己的理解。
教學準備:
《冬去春來》的樂曲、學生的相片、學習資料、讀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自主讀書。
1、重視體驗,激發興趣。教師:(音樂聲起。)同學們,你們現在聽到的是一首名為《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出示學生的照片)你們看到的是咱們班幾位同學在兒時留下的美好瞬間。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來之后,他們長成什么樣子呢?請看(請這幾位同學站起來。)——他們真是越變越可愛。那么,他們,不,還有你們,包括老師在內的未來會怎樣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請先生寫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把握現在,開創未來。
2、感知課題,激發聯想。由課題想開去,貼近作者的情感。板書課題)請看文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主發言)
3、感知資料,激發情感。你們在課前收集到哪些關于這篇文章和作者的資料呢?請同學交流、匯報收集到的資料。(出示教師整理過的資料)
從這個表中不難看出作者學業有成,事業有進,24歲時就寫下了《匆匆》這篇文章,真可謂是年輕有為。希望這些資料能幫助同學深入學習。(附資料)
二、整體感受,自主積累。
1、學生自讀全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找出讀得不準確或不流利的詞語和句子,一會兒請同學自主匯報。(引導學生從內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積累。)
2、小組內輪讀課文,學生互相聽讀,要求讀得既準確又流利。
(落實本課時讀的要求,為有感情地朗讀做準備。)
3、同學匯報朗讀各段。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可以隨時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是自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整體感悟,自主交流:
1、請同學說一說喜歡某句話的原因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還可以進行質疑。
自主匯報。質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連續自問,意在表現當時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響后的覺醒。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借助經過整理的資料了解當時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這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還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2年4月寫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當時被人稱為年輕而卓然的詩人。
一方面變換讀的形式,如自讀,指名讀,師生問答讀(例如,生讀“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師讀“沒有。”生讀“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師讀“沒有。”生讀“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師讀“不行啊!”生讀“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師讀“絕對不能!”等。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要抓緊時間,有所作為的感情。
四、課堂反饋。(附讀寫練習)
五、作業: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著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匆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一、談話導入,引出文本
1、同學們,知道老師的年齡嗎?猜猜看!是的,光陰似箭,歲月匆匆,不知不覺我已經走過三十四個年頭,彈指一揮間,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無聲息地過去了。我不禁想起幾個成語。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齊讀成語)讀完有什么發現嗎?對于時間,你們是怎樣認識的呢?
2、是啊,時間真是個神奇的精靈!上個世紀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飽含深情地寫下一篇關于時間的散文,題目叫“匆匆”。(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本
1、引讀:這是一篇優美而充滿智慧的散文,讀了以后,它會讓你怦然心動、豁然開朗。想不想讀?課文就在你們的手里,讀起來吧!邊讀邊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與大家分享。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傾聽、指導。
3、初讀感悟
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細致地讀了一遍課文。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或者說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了什么?憑直覺,你覺得朱自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你覺得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樣?
4、小結:虛度光陰、無可奈何、前途不明、傷感彷徨,這些復雜的心情,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朱自清有,其實你有,我也有。讓我們把這份情感凝聚在我們的朗讀中吧!
5、朗讀展示,適時評議,注意評價的引導性、激勵性。
三、探究閱讀,批注文本
1、引導:
時間在我們的朗讀中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同學們已經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但這是不夠的!波爾克說過:“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吃飯要細嚼慢咽,讀書也要認真閱讀,細心體會。真正的`閱讀,應該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讓我們輕聲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課文中寫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邊寫上你最想說的話。可以是對優美詞句的欣賞,可以是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體會,也可以是閱讀時的感受和聯想,還可以是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質疑問難……每位同學可以重點選擇2處,認真閱讀,細心體會。
2、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批注,與課文、作者對話;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思考中去。
四、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剛才的閱讀過程,我們同學都非常投入。許多同學讀得好,想得深,寫得更是美。下面,我們就來交流閱讀的感受和體會,老師非常愿意傾聽你們心靈的聲音!
五、言語運用,拓展文本
1、聯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讓人浮想聯翩。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想到了什么呢?(引導交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教師示范:“時間與生命同在。珍惜時間,我們的生命就會日益充實;善待時間,我們的生命必將走向成功。”──知道這段話是誰說的嗎?告訴你們,它的作者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學生創作: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于時間都有一份自己獨到的思考與理解。下面,就請同學們沉思一分鐘,然后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時間的認識。(交流、評議。)
六、總結全文。
1、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肯定產生了一些疑問。對于這些問題,下節課我們一起解決。時間就是這樣的來去匆匆,不知不覺,40分鐘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四個成語: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2、總結:
此時此刻,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知道這段話是誰說的嗎?(奧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