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作為一名大學生,中國的國情是什么?怎樣認識我國的國情?曾經我對此了解得不多,但是通過學校的組織觀看了《國情備忘錄》之“中國之謎”和“人口大計”后,我利用課余時間把剩余的部分看完,通過這部片,我對我國的國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國情備忘錄》從當前發展和我國的人口、三農、土地、資源、環境、民生、創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出發采用了一系列的準確數據和現實存在的事實說明了當前我國的國情。
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等巨大的襲擊使我國帶著巨大的傷痛圓滿舉辦了北京奧運;華爾街風暴的襲擊,全世界經濟都陷入了全面衰退,只有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增長經濟體的國家,完成了世界上又一次超越;載人航天、高鐵等科學技術發展成就,彰顯了我國科技的力量和實力,對于新時期的我們來說,我們都應該意識到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的重要,看到我國輝煌,飽受世界矚目和贊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國當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一、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8%,總的來說是中國的輝煌,但矛盾突出,變化已經成為我國最顯著的特征。
二、作為人口大國,雖然我國資源量、經濟總值都居于世界前列,但一旦除以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一切都靠后了,我們要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節約資源。
三、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們解決了大量的農村貧困人口問題,我們現在的農民總體解決了一溫一飽問題,正在向小康方向邁進。但是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落后城鎮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三農問題”成為中國政一府關注的重點。我國人多地少再加上機械化,導致農村勞動力剩余,出現兩個現象:鄉鎮企業和進城務工,可見“三農”的滯后仍是一個大問題。
四、發展要占用土地,建設用地在不斷地侵蝕耕地,我們要保護耕地,更要保護生態。
五、我國環境形勢嚴峻,環境破壞嚴重,治理環境,刻不容緩。
六、就業難,如:“各類就業難的人員和零就業的家庭,以及婦女、殘疾人、復轉軍人同樣是無法忽略的勞動供給群體,高校畢業生更綁緊了全世界的神經,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0萬人,比2008年增加52萬人。”住房難,如:“廣州的朱千培、馮春娣夫婦,一家四口在這個一陰一暗狹小的房間里已經生活了很多年,20平方米的空間是全家人每天生活的全部范圍,房子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醫療,如:“面對高昂的藥費和高貴的生命,我國不少農村,都有這樣一句話:‘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醫院抬’。”養老,如:“在農村非常突出,面對子女外出務工不在身邊的生活??粘?,是許多老人必須面對的問題?!?/p>
七、科技創新和教育發展還 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由此可見,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而且這一系列的問題一時不能解決和扭轉,就使我國將長期面臨和解決這些艱難的問題和矛盾。
看了這部片我認識到中國的國情是一個動一態變化的發展過程,面對當前我國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實事求是的制定出實施的新思路和政策措施,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和平發展道路.
【第2篇】
通過近三天老師給我們播放的國情備忘錄中 我感觸頗深,首先,我覺得這個節目非常值得推薦,它真正讓我們的國民從根本上了解到我國的國情,以一組組的數據與事實來剖析我國當前面對的現狀,而不是以往一樣只是簡單的靠輿論來宣傳要節約。其次,“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富饒的泱泱大國” 可以說從幼兒園開始我們便接受著這樣的教育并以此為傲。而國外也因為馬可波羅的書而一直如此認為。固然,我國的確疆域遼闊,物產也極其豐厚,不少的資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們卻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計中提到的我國的人口問題。在這樣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任何巨量的數字都會變的蒼白無力。從人均占有量這個角度來看待我們的資源,一切都將被顛覆:我們得資源不但不豐饒,而且相當的貧瘠,許多資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最后,資源的匱乏也應該引起我們的一些思考。為什么人民對我國國情的不甚了解?我們應當循序漸進的讓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徹的了解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況,政一府也應該更多的跟人民進行近距離深層次的溝通,讓人民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這也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實行科學發展觀,有信仰的堅定的執行,要比迷茫的,被動的執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晚上特地又上網看了一遍。又一次的關注讓我對我國資源緊缺的形勢有了更深的了解,頗有些震撼,真正認識到了我國資源問題上的緊迫,也有了看另外幾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國國情的決定。我看第一期對他這種講述中國現階段國情的形式非常喜歡,于是看了第二期關于現階段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雖然電視節目不可能完全的還 原真實,但是這是我看過的講述中國施政的比較值得推薦的節目。節目中講到多少年來形成的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以及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一直做出的努力。當然,在這過程中也伴隨著不少困難。畢竟,慢慢形成問題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解決問題也不能一操一之過急。甚至有些環境問題也只能盡量的去完善,去努力讓他更好一些,徹底的根治顯然做不到。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盡力的、達到最大可能一性一的更好。
在各國歷史中,快速的經濟發展都會伴隨著環境的破壞。在我們已經認識到“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壞,再還 原”的得不償失以后,應該更好的去體會“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方針的正確一性一和意義。我想,對于大型的企業來說,盡量的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資源的一浪一費是應該盡到的社會責任;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盡量少用一次一性一產品、節約用水電是我們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夏天每個人把空調調低一度,或許山西的某個煤礦的煤炭就被消耗完。我們每用一雙一次一性一筷子,或許大興安嶺的一片森林就變成了禿山。全球環境的危機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遠,前不久哥本哈根的會議和《20××》的熱映都應該引起我們對自己行為的思考。
而今天我看的這一期講的主要是民生問題。從社會保障體制、醫療保障體制、就業保障體制和住房體制方面講述中國現階段的民生問題,這應該是立國之本,是政一府的第一要務。從整體上來說,我們應該看到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方面的進步,特別是在近階段國家有許多相關的政策。當然,從某些具體的點上看,民生上面還 存在一些問題,所謂任重道遠。客觀的說,中國長期所積累下來的民生問題快速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在面對快速經濟發展和全球的經濟環境變化的前提下。至少我們應該看到,各種體制都在進步,但是同時在就業、住房等問題上還 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后同時伴隨著畢業的高一峰期,就業和大學畢業生的住房問題就更加凸顯。對于中國人來說,安居才能樂業,而對很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安居樂業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但我相信,如果細心觀察總會發現這些問題正在被慢慢解決著。曾幾何時,因年少輕狂而不理解我國的發展,甚至會傾向于關注一陰一暗面??陀^的說,社會中總會有一些一陰一暗面,同時也總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一陰一暗面和問題是長期形成的,并不是一兩天、一兩個人能一下子解決的。在我不能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這些問題的時候,就很容易曲解許多問題或者放大許多一陰一暗面。從心理學角度講,當人認定一個理念的時候,就總是喜歡并容易接受支持自己理念的信息。而從傳播學角度講,當信息傳播到一個人這里的時候,人總會選擇一性一接受、選擇一性一理解、選擇一性一記憶。所以,我覺得我國對政治方面的啟蒙非常重要,應該循序漸進的讓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國現在的發展情況,中國政一府也應該更多的跟民眾進行近距離深層次的溝通。這也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施行科學發展觀,有信仰的堅定的執行,要比茫然的、被動的、功利化的執行效率高得多。
看過了國情備忘錄這部紀錄片,我仿佛親歷了祖國的成長與發展,我感受到了我們生機勃勃的發展中所飽含的艱辛和無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讓我們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踏著堅實的步伐,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求實進取、開拓創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