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夜的工作》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夜的工作》說課稿1一、說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稿件時,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生活作風,抒發了作者對總理無比崇敬和愛戴的思想感情。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兩個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周總理偉大人格的熏陶;二是讓學生了解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引導領悟課文通過生活小事和運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偉大精神的表達方法。
二、說學生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的時代背景,學生對周總理生平知之甚少,通過電視、電影或書籍有一些感性認識也比較初淺。而對文章人物沒有一個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豐富學生的課前感知,激發學生的情感對于學生理解本課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本文所在單元的訓練重點為“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把心放進文章中去認真讀,認真體會,感受字里行間里飽含的作者的真情實感。課程標準也強調,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為此,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教材選編的意圖,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從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
2、領悟本課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學生的學情,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理解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從中感受周總理偉大人格,并在學習過程中領悟作者選用生活小事,平實的語言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化閱讀感受。
四、說教法學法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人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此,本課的教學主要采用情感導讀法,輔以聽、思、說、寫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聽中揣摩,在說和寫中發展思維,深化閱讀感受,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五、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信息交流,豐富對總理的感知,積淀情感。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周總理的相關資料,讓學生交流對周總理的認識,豐富對周總理的感知。使學生認識到周總理,一位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偉大,他的偉大人格感召和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從而為學習課文鋪墊情感基調。
(二)質疑導向,初讀感知。
閱讀教學應注重對文本的整體把握,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本課緊緊圍繞“勞苦”和“簡樸”這兩方面展開。教學時,我首先質疑: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敘述周總理一夜工作的?在問題的導向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或默讀,或小聲朗讀,或大聲誦讀。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教師根據學生所談適時點撥,從整體感知的層面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精讀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之后,我讓學生再細細品讀文章,勾畫出描寫周總理的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句子,反復誦讀,細細體會,在自己感受較深的地方作批注,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小組交流,相互質疑、解疑,最后全班交流。老師只是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相互補充。這樣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體驗了探究的樂趣,合作的愉悅,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創設情景,發展思維。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地補充周總理的感人事跡,出示周總理身患癌癥時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學生得到心靈上的震撼,加深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滿臉憔悴,夜以繼日工作的總理的課件,讓學生面對著周總理說說心里話,這時學生已深深地被總理偉大的人格所感動,感情的抒發水到渠成。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提升。
(五)讀中悟情,深化情感體驗。
課程標準指出,要在讀中有所感悟。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首先讓學生聽課文最后兩自然段的朗讀錄音,讓學生在用心聆聽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動的心情,再讓學生懷著同樣的心情讀一讀,在讀中去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然后抓住重點詞進行反復的情感誦讀,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讀,作者自豪、激動的心情,對總理無比崇敬和愛戴的感情,已深深感染了學生。使學生在讀中有所領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拓展延伸。
課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為了獲取更多更豐富的知識,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受到周總理的偉大人格的熏陶。我讓學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并向學生推薦有關周總理生平的文章、影片,然后以《我心中的周總理》為題寫一篇評論。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習領域,豐富了課外閱讀積累,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夜的工作》說課稿2說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教材中的第一課。課文講的是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件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工作作風,抒發了作者崇敬、愛戴周總理的思想感情。執教這節課意在使學生受到總理偉大人格的熏陶。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和簡樸,感受總理的偉大人格。
其中感悟總理偉大人格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最后兩個自然段,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收集總理生前相關的錄象和文字資料。
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閱讀暢談法”,即以學生反復誦讀為經,以思、議、辯為緯,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此處隱藏13068個字……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仍然以學生自主質疑、釋疑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再和同座交流一下。
2、結合文章的重點內容每個小組給其他小組提出一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同時教師出示教學提示:
(1)請分組討論。(2)按照課文內容設計問題。(3)問題里必須有"為什么"或"怎么樣"這兩個詞語。
問題從學生中來,是學生關心的,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問題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戰性。
3、全班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問題,組內合作研討,組間爭辯討論,教師進行相關的引導。
在這里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如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別是有關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方面的。再如,作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教師同樣也有選擇的權利,尤其在學生的提問有偏頗時,更要發揮示范作用,也要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商討--"作者目睹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對自己說了什么?想對全世界說什么?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插圖旁邊。"另外在學生研討時,教師又出示了周總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其實每一天,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辛苦的工作的,進而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升華。教師這樣的點撥引導,把積極的接受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發揮了師生的主體和主導作用。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為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內容。在讀中力求體現以下特點:讀的目的性;讀的層次性;讀的個性化;讀的指導性。讀的形式也讓學生自己選擇:可自己讀,同座對讀,小組交流讀,可找學習伙伴比賽讀,可向全班展示讀。
由于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夜的工作》說課稿9【說教材】
我說課說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十三課《一夜的工作》。歌頌了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工作作風,抒發了作者崇敬、愛戴周總理的思想感情。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兩個意圖:一是使學生受到總理偉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小事和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高尚品質的表達方法。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讀記記“審閱、陳設、極其、轉椅、隔壁、思索、熱騰騰”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本文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默讀中思考、批注;在討論交流中深化認識、升華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從周總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課文內容特點,我把引導學生從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兩方面體會的思想感情作為重點,而把從周總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具準備】教師收集有關總理的資料并制作PPT
【說教法】
《一夜的工作》一文,語言樸實無華,內容真實感人,表達的情感真摯強烈,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和抓住關鍵詞句來兩種方法展開教學:
【說學法】
引導學生運用讀讀──找找──議議──說說的方法學習課文,既讓學生動眼、動手,又讓學生動腦、動口,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主動積極地參與閱讀實踐,培養其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說教學過程】
一、介紹課題,導入新課
出示周總理的圖片,教師介紹周總理其人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由于“多么勞苦、多么簡樸”是的中心句,是作者目睹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感受最深的兩個方面,是串連內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采用了“中心突破法”進行教學。
我是這樣設計:
1、課文從哪兩個方面敘述了周總理的一夜工作?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劃出中心句。
2、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寫了工作勞苦,哪些自然段寫了生活簡樸?通過理清層次,為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做好準備。
三、精讀感悟,入境悟情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從中找出體現周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具體的事例和有關的詞句,通過精讀品味。
我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1、先找出有關的句子,細讀細想。
例如:總理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通過精讀體會到了周總理的工作量大。學生回答之后,我不失時機的點撥:“你是怎么知道?能談談你具體的想法嗎?”這樣學生就能說出從“一疊”、“一尺”來高這些詞語看出來。這一句追問,聽似平常自然,但無形中已經滲透了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和體會句子的內涵的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學會了讀書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其它的教學與之類似。如句子“他一句一句地審閱……”,抓住了“看”、“畫”、“想”、“問”四個動詞感悟到總理工作認真、一絲不茍;“喝一會兒……”,“公雞叫鳴”說明了周總理的工作時間長。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我又逐一的板書:工作量大,工作認真,工作時間長。又如“一盞臺燈,兩把小轉椅”體會到周總理的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杯綠茶,一小碟花生米”體會到食物少,在學生體會后,我又進行板書。這樣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和體會,我們具體的感受到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是么的勞苦,生活是多么的簡樸,從而產生了對周總理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在這一個教學環節中,沒有繁瑣的分析講解,只有學生探究性的閱讀、個性化的閱讀、創造性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