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踏入“酒行”時,徐文獻已經45歲,步入了不惑之年。
此前,他是優秀的士兵,是成功的商人,但從未涉足酒水行業。舍棄原本的事業轉行做酒,等于另起爐灶,重新回到了起跑線。
有人問他:不年輕了,啥都不缺,這么拼為了啥?中國有那么多的酒企,競爭這么激烈,做酒有勝算嗎?
對于這樣的疑問,徐文獻總是微微一笑,并不做過多的解釋。在內心里,他有自己的篤定,更相信自己的判斷。老百姓需要高性價比醬酒,做“讓百姓喝得起的、茅臺鎮性價比最高的醬酒”,他有堅定的決心,也有必勝的信心。
明心
“選擇做酒,對于我來說,是人生的一大轉折,直接影響了我后半生的人生走向,意義重大。但這個選擇對于我來說,并不是一個很難的決定,甚至可以說是我大半生中做的最輕松的一個選擇。”
徐文獻,貴州賴世山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一個睿智、沉穩的中年人。《周易》有云:“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初次見面,徐文獻總給人一種沉穩、寡言的印象,禮貌備至,但不輕易發言。
只有談到酒,論及與酒有關的話題時是個例外。關于酒的釀造、關于酒的存儲,關于酒的典故等等,只要跟酒相關,徐文獻似乎就有說不完的話,信手拈來,侃侃而談,而聽者往往有所得。
與徐文獻談酒,總讓人疑心他是不是出生在釀酒世家,一輩子都在跟酒打交道,事實并非如此。酒,確實是徐文獻心頭所愛,他愛喝酒,也愛存酒,家里至今還存有不少名酒。
但論到做酒,徐文獻入行還只有10多年的時間,還算不是特別長。2008年,徐文獻才初涉酒業。在此之前,他有著豐富的履歷。
1981年至1995年,在濟南軍區內某團從軍,從事通信技術維護工作。期間表現優秀,多次獲得嘉獎,從軍15年,帶著“優秀學員”、“優秀教官”、“優秀工作者”等榮譽光榮隊伍。
1995年至1998年轉業至日照市政府,從事僑務工作。
1998年棄政從商,在家電營銷、影視等行業都有涉足,憑著在部隊練就的韌勁和敏銳、超前的商業思維,徐文獻獲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實現個人財務自由的同時,也帶動了就業,事業頂峰期,跟著他干事業的老鄉、親朋多達5000多人。
為什么在不惑之年選擇踏入“酒行”再創業?其中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看好醬酒的行業前景和發展潛力,但這還不是徐文獻做酒的全部原因。
“有一種很玄妙的感覺,我覺得我就應該把做酒作為我畢生的事業,我性格中有很多跟酒契合的地方。”徐文獻說,他最喜歡看《大秦帝國》,尤其是喜歡其中孟嘗君與蘇代的一段對話,認為它道出了酒之“三德”,可以說是對酒最好的詮釋。
酒有三德,何謂三德?蘇代如是說:“明心、去偽、發精神,是為萬世不朽。”
明心,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居安心之所,伴傾心良人,務宏圖大業,如此才不算荒廢人生。世人,誰不想從心所欲成就一番事業呢?
遺憾的是,世事紛擾,內心的聲音往往被俗塵蒙蔽,人們往往因為瑣事的牽絆而忽略了內心真實的追求。
酒,可以醉人,也可以明心,很多時候,人在微醺之際,往往更能袒露心跡,更能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生活。
明心,實為酒之大德。
做酒,于徐文獻而言,也實為“明心”之選。正如他所說,冥冥之中,他就認定自己應該做酒,選擇了做酒就算是找對了方向,此前種種皆是為此所做的準備。
因為聽從自己的內心,所以,選擇從不困難。
去偽
為了生活,世上大多的人大多不得已收起真性情,帶上假面具。職場的我,與真實的我,往往是兩幅面孔。但一碗酒下肚,面紅耳熱滔滔不絕,句句真心,絕少虛偽。去偽而存真性情,亦為酒之大德。
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場大酒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場。對于酒的“去偽”,徐文獻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人之初,性本善。一杯淡酒,洗去俗塵,也更能讓人體驗“赤子之心”。
從“去偽”酒德,徐文獻也感悟到為人處事,乃至是企業管理的道理。生活不時需要酒點綴,生活、企業管理時時都要去偽存真。
做“讓百姓喝得起的、茅臺鎮性價比最高的醬酒”這是徐文獻為他一手創辦的賴世山酒業設定的企業愿景,代表著企業發展的方向。
“這就是企業的‘真’,與此相悖的人和事就是‘偽’,就必須加以修正去除。”徐文獻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徐文獻胸懷廣大,能容事容人。他的很多員工,都是從他經商之初,甚至是在他尚未轉業時,就被他感召,一直追隨左右,不離不棄。
徐文獻也從不虧待員工,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厚愛有加。就是這么一個忠厚兄長般的領導,也曾經態度堅決地辭退了一名員工。
彼時,白酒行業陷入整體低迷期,上有名牌下行沖擊,下有濫竽充數低劣產品以次充好的價格沖擊,很多酒企頂不住壓力倒閉,賴世山酒業也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一次例會,一位銷售部門員工提議,做短期高利潤的投機性產品。這一提議被徐文獻嚴厲否決,并當場對這名員工進行了批評。事后,見這名依舊沒有改變投機的心理,徐文獻狠了狠心,解除了與他的勞動合同。
“道不同,不相為謀。”徐文獻說,我們的愿景是做“讓百姓喝得起的、茅臺鎮性價比最高的醬酒”,既要老百姓喝得起,更要保證質量,不然談何性價比呢?沒有企業不追求利潤,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短期投機跟我們企業的價值觀不合。這樣的員工,于我們的企業發展不利,他在這也找不到歸屬感,不舒心、不開心。所以,雖然不愿意,但也必須辭退。
在徐文獻,這也是在“去偽”。
發精神
一個人是否年輕,不光看生理年齡,更重要的是看其心理年齡,看其是否還有“應對挑戰、沖擊高峰”的沖動。一個人一旦有了沖破一切去爭取勝利的精神,無論在什么歲數,都可以被稱作年輕。
斗志即青春。酒似乎總有生發精神的魅力。
籍由酒,李太白發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喟嘆,但卻依舊快意生活,狂放不羈。
籍由酒,沉穩如杜少陵,也生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快意,留下流傳千古的名篇。
籍由酒,王右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抒發的離愁,感染了無數后人。
籍由酒,徐文獻創辦了賴世山酒業,一心要做“讓百姓喝得起的、茅臺鎮性價比最高的醬酒”,生發了他創業的激情。
為了做出一瓶好酒,三年時間,徐文獻的車跑出了30多萬公里,幾乎去過了中國所有知名的醬酒企業。
為了做出一瓶好酒,徐文獻向無數人求教,短短幾年,從釀酒門外漢,到熟悉釀酒的各個環節,專業術語張口即來,頭頭是道。
企業成立整10年,賴世山酒業是一個年輕的企業。
時年59歲,激發了創業第二春的徐文獻,也很年輕,對于帶領企業發展,做“讓百姓喝得起的、茅臺鎮性價比最高的醬酒”,他內心無比地篤定。(李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