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是京劇團的琴師,平日哥兒幾個小聚,他都是拎著胡琴來,他拉我唱,給朋友們助興。他所在的京劇團是個小劇團,并不怎么演出,認識幾年了,我還沒見過他在舞臺上拉琴是什么樣子。
終于有一晚,劇院辦了一場京劇演出,角兒們輪番登場,樂隊里就他一個人拉京胡,一個半小時片刻不閑,也沒人與他輪替。那把胡琴在他手里,時而行云流水,時而大河滔滔,婉轉時忽揚忽抑,激昂時如飛如墜,現場的掌聲大部分是送給他的。我看傻了——他的姿態、琴藝是那么迷人,與平日小聚判若兩人,不由想到一個詞:職業美感。
作家韓松落說:“那些專注于工作,在自己的領域里得心應手的人身上,才會散發出職業美感。”職業美感有三個關鍵詞:專注、自己的領域、得心應手。專注是工作態度,得心應手是能力。倘若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卻也做得挺好,那屬于多才多藝的范疇,是又一種令人欣賞的美,比如京劇票友。
早前,外交部高級翻譯張京上了熱搜。在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談中,作為現場翻譯,她的工作難度可謂極大——特別是在記錄、口譯長達十幾分鐘的臨場脫稿發言時,她處變不驚,有條不紊地速記,記錄的幾十頁的內容,被她迅速、準確、沉著地翻譯出來,強大的口譯能力征服了全世界。從網上流傳的視頻里,我們領略了張京的那份職業美感。誠然,素有“中國最美女翻譯”稱號的張京,本來就有一張好看的臉,但為她的那份傾倒眾人的美加分的不是容貌,而是她的職業表現。
我有位熟人,談吐大方,舉止優雅,但就是面對工作時慌亂無章,腦門冒汗,常常弄得雞飛狗跳,卻依然漏洞百出。他為人再是不錯,但絕對談不上職業美感。
任何一項職業,無論高低貴賤,只要做到專注、嫻熟,都會產生職業美感,比如沉穩老練的司機、在黑板上一筆一畫板書的教師、妙手回春的醫生。去年我因病手術,手術前,管床的女醫生說,你盡管放心,這種手術李主任做得很漂亮。她竟然用了“漂亮”這個詞來形容主刀醫生的醫術。顯然,作為一個年輕的醫師,她肯定經常和李主任在手術室配合,目睹過他手術時的那份職業美感,并由衷欽佩。
職業美感不是擺拍,更不是表演,而是從業者在不經意間,自然形成的一種美。職業美感不但會給從事這項職業的人罩上魅力的光環,甚至能提升這個職業的尊嚴,而對觀察者來說則是一種藝術享受。
我的朋友小艾處了一個女朋友,中人之姿,職業也普通,在事業單位當會計,相處幾個月了,也沒能使他產生特別的感受,關系也就不溫不火。那天,兩人約好晚上一起看電影,但她突然接到臨時加班的通知,他索性就去了她的辦公室,坐在一旁等她。兩人互不打擾,他一直在低頭玩手機。眼睛看累了,抬頭看她一眼,就在這抬頭間,看到她正神情專注,安靜、嫻熟地在電腦上操作,那指上的干練、臉上流溢的自信,在小艾眼里聚成一幅美好畫面……小艾說,她專注的樣子,令人心生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