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脫去寒衣,桃花的心事還半隱山中,但春來了的訊息還是在大地回蕩。春風十里正開犁,時令不等人,農人在收拾農具,準備春耕了。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始。”自古有作為的皇帝都很重視春耕,還會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皇帝扶犁開耕的風俗很盛行,皇帝的第一聲鞭響,預示著一年的農耕開始,激勵著人們勤勞耕作。從上到下,各級官員都在自己的轄區效仿皇帝---開犁。
我們城外南郊有個春牛坪,每屆縣令都在這里甩響第一鞭,犁開春耕的第一犁。然后,熱氣騰騰的春耕生產就拉開了序幕。那時山上地里,原野大地都是農人忙碌的身影。
等我來到農村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春耕的重要性。當還春寒料峭時,小草野花就左右夾道,為春耕熱場。淅瀝淅瀝的春雨,終于等來了扶犁人,隊長會早早地安排飼養員何大爺耕田犁地。斜風細雨中,披蓑衣,戴斗笠,挽褲腳的何大爺,一手扶犁,一手揚鞭,一聲吆喝,一頭膘肥健碩的耕牛,悠悠穿行在田里。犁耙手通常都是很有經驗的老農,因為耕牛十分重要,所以牛差不多都是犁耙手喂養,他們愛牛愛得不亞于自己的孩子。割最嫩的草給它吃,即使冬天沒有鮮草,也會把谷草鍘得細細的,然后再給牛吃。牛是最通人性的牲口,它的勤勞和付出,贏得了飼養員對它情有獨鐘的愛。
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時節就是命令,春耕開始了。一大早,田野里就有了嘈雜的人聲,趕牛的甩鞭聲,牛粗獷而低沉的叫聲,湊熱鬧的雞鴨鵝的“嘎嘎”聲,還有大黃狗的“汪汪”聲,劃破了寧靜的山野,這是一首古老而優美的耕耘曲,伴著這首晨曲開啟了一天繁忙的春耕。“一年之計在于春”,誰都懂,抓緊春耕是每個人心里最著急的事情,所以,那時候你看不見一個走路不帶風的人。
隊長一邊勞動一邊教我們,挖土要深挖,不能只挖個表皮,挖淺了,莊稼長不好。他說:“春天人哄地,秋天地哄人。”反之,“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看似簡單的挖土,竟藏著這么大的學問,真是受教了。這時隊長就會拿出選好的谷種,讓細心的老農把一塊犁過的耕田,再仔細耙均勻弄平整,然后撒上谷種,一年的收成就播種在這松軟的土地里了。泥土在靜待種子發芽,見證季節交替中生命的旅程。如今已經不在田里育種,改在土里育谷種了。谷種發芽了,抽出綠葉了,那小小的,嫩綠嫩綠的秧苗,長到6寸高時,隊里所有的水田都準備好了,大家也摩拳擦掌地準備栽秧了,一曲曲插秧曲在田野此起彼伏,這是春天最美最動人的風景。
如今,農村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耕地差不多都不用耕牛了。此時此刻,原野正在春耕,借一縷春風,捎給春耕的人們,你們是最抒情的田園詩人,耕耘著大地的脈絡,植入春的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