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果姐妹》是一本由[日]吉本芭娜娜著作,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36,頁數:130,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橡果姐妹》精選點評:
●也不用管里面寫了什么,總之是焦慮的時候能讓人放松下來呼吸的字
●簡單的文字 很打動人
●在第一次的大眾書局,就著一杯約過的書呆書店的馬黛茶,翻完一本小書。所有的約定都煙消云散,只留下附著在各種地方和物件上的記憶。
●所有的一切都有些聯系,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我尋找,自我發現,自我愈合的時刻。
●網易蝸牛
●百十來頁,薄薄的一本書,簡簡單單的情節,講述的是橡子跟果子姐妹二人在父母雙亡后,輾轉在叔叔,姨媽以及爺爺家的生活狀態,以及各自的情感態度與歷程,敘事視角是妹妹果子,凄慘身世下的故事講得卻是溫馨平淡,不悲不喜, 香蕉姐從來都沒有想要用悲慘或傷痛來博取同情。 因為不管怎么樣日子總是要接著過下去,所有的傷痛終有一天會隨著時間慢慢沉淀(雖然是終其一生都無法治愈的“疾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會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而逐漸平復)。
●在夢里實現自我,人要花很長時間去療傷吧
●“生活也如同旅途 在這夢與現實交織在一起 分分合合的遼闊海洋之中 不知要去向何方” 看完覺得有個姐妹真是好啊 即使面對再多困難與艱辛都可以手挽手一起扛過去 只是有些情感上敏感細碎的部分還是要自己面對。2019/2
●其實,能夢見你,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值得紀念。戀愛,家庭,姐妹,高山,河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啊。
●沒太大意思也還是有點意思
《橡果姐妹》讀后感(一):《橡果姐妹》閱讀小記
讀完后,感覺自己也和小果妹妹一樣,思緒像撒開的大網,放松而漫漫了。 之前有點緊繃積壓的情緒在這本書里被默默消融掉了,這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呀。 這本書寫了姐姐和妹妹,寫了爺爺和阿麥,寫了對生與死的心結與釋懷,寫了相逢即別離,寫了成長與陪伴,寫了現狀的不安與蟄伏,寫了對未知的恐懼與坦然。 其實不知道為何,我蠻理解姐姐小橡的戀愛觀的,但不知道夾雜了自己的感受后,解讀得對不對: “我”喜歡一開始戀愛的感覺,喜歡抖機靈的任何可愛,喜歡無微不至的細心照顧。 可是“我”一直是知道的,你不會認識熟知真正的“我”,“我”也不想全全暴露給你看。 所以,“我”對以后的發展是無望的。戀愛一開始是最甜蜜的,但是之后的任務就是要維系著,不停地維系著,然后結婚生子,然后再維系著。 這不是一個完成任務會畫√的事情,這是一份貫徹你我二人一生的責任。 很難啊,不是嗎。多難啊。 但在書中,姐姐小橡和妹妹小果奇妙地想到了一起去,那就是先慢慢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吧,其他的等遇到了再說。 我蠻喜歡這個小故事,窺到橡果姐妹生活的一隅,書里思考的句子也很值得多讀多思,重讀重思。 結合每一次讀書的當下去思考,就每每都會有新的思考。 這就很好啊。
《橡果姐妹》讀后感(二):換個新發型
閱畢。淡淡的憂傷、死亡的感悟、平靜的生活,吉本芭娜娜的要素在本書又是一次大集合,應該是轉型后的小說:感悟后有治愈,治愈后有生的意念,意念確定后則是對向往生活的追求。離別了孩童后的成人,經歷了孩童時的成人,在生活中仿佛遇上何種遭遇,都不會有劇烈的心情起伏,而是以篤定的姿態迎風佛面,待衣角飄揚停止后接著生活。善良也好、痛苦也罷,都已經歷,再一味霸占著渴求帶來的快樂,難道不是欺騙自己的過去?燙個新發型、化個新妝、穿上舒適的衣服,去一個地方旅行下,新奇帶來的快樂、未知帶來的驚喜,生活之趣,又牽著你的手了。
返回文章談論橡果姐妹的性格、分析故事內涵,對讀者來說意義不大,透過主人公的遭遇回顧自己的人生,注視自己的未來,如此這般的代入反而更對得起吉本芭娜娜的故事。喜歡上這些故事的讀者,想必也都能在主人公身上產生自己情緒上的共鳴吧。而閱讀后,不止一次的回憶讓我產生這般預設,未來的自己遇上所親之人離世,是否會像主人公一樣,平淡的看待死亡,當這份相別襲來,自己又是否可以做到她們那樣的平撫內心,治愈傷口?
社會中的生活,需要定期的一次治愈,倒不是凈化心靈,而是逢遇挫折時,少些痛苦。
《橡果姐妹》讀后感(三):在夢與現實中去向遠方
>> 幾天不出門,頭腦中的世界一點點變大,甚至超過了現實世界。然后驚覺自己胡思亂想得太多。
于是稍稍外出作一下調整。就是這樣不斷重復。
>> 內心的自己移位了,就會傳遞給周圍的人一種異樣的感覺,人們對你的態度也會變得怪異。
因此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古怪,人也就越發失常了。
所以自己內心強大了才會真的無所畏懼啊
>> 細細想來相連的這一切,我想,要說現實世界全部是我內心反映并創造出來的,也未必是謊言。
◆ 2
>> 我越發真實地感受到活著的奇妙。
與其說是美好或是可貴,還不如說自己像個寄生蟲、像病毒一樣黏附在這個世界,然后頑強地活下來。
>> 都會認為問題是私人的,而實際上在這無限的空間之中,一切都是相互關聯著的,這才令人不安。也正因此即便有人近在咫尺,人們還是不由會給我們寫信,以此來證實在這無限廣闊的宇宙中,投下一枚石子,會在某處掀起波瀾,來證實隱藏著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 在溫和的氣候下,人們的感情同四季一起緩緩輪回。
◆ 3
>> 我也不習慣清晨那并不清新的空氣。我深切體會到了在城市里變得不安的阿爾卑斯少女海蒂的心情。少了些什么,精神缺氧,我幾乎每天都會夢到大山、田野。
>> 在樸實、貧窮、安靜而又古怪的父母,而后在鄉下叔叔嬸嬸溫暖呵護下長大的我,再加上青春期特有的狹隘的價值觀的影響,與喜好奢華的姨媽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共同語言。
>> 最后再回頭看一眼!姐姐,再看一眼!
我默念著。姐姐回過身來,朝我揮揮手。只見街燈映照下的雪光中,她那模糊的黑色身影,在微微笑著。
>> 回到屋里,有生以來第一次只剩下自己孤孤單單一個人了。
空蕩蕩的房間里一下子只剩下了自己的氣息。姐姐用過的桌子、床都還在那里,可姐姐卻不會回來了。
>> 在與自己不合的地方,一點點耗費掉心力,這樣下去,人是會病倒的。我不禁感慨于人的堅強與脆弱。
姨媽他們并沒有使喚或虐待我,我也并沒有和他們發生什么劇烈沖突,只是把自己的心封閉了起來。因此我一直以為并不要緊,誰知不知不覺間情形卻惡化至此,令人難以置信。
人就是這樣簡單,每天除了食物以外,還需要別的東西。
也包括氛圍、思想。
◆ 4
>> 姐姐問:“今后,怎么辦?”
這種迷茫的心情一直彌漫在我們倆之間。
說是自由了,可我們還不懂自由是什么,如同得了思鄉病那樣,只是想見爺爺,心里一味這樣想著
>> 不用像從前那樣做別人的幫手,而只是為了自己生活。這種日子,我們幾乎不曾有過。
現在,只想把手里、肩頭不必要的重擔卸下來。
就像疾病一樣,照料別人,已經完全成了我們的習慣。是這種習慣,讓我們生存下來,同時也緊緊束縛著我們。
>> 活著,頭上有屋頂遮風避雨,房間里有暖氣,不是獨自生活,房間里飄滿飯菜香。好開心!就這么單純。不奢求什么特別的,只要能明白自己的心就夠了。
>> 雖然曾有過奇怪的念頭,但只要不在意,傷很快就會痊愈,幸福會從每個角落涌出。
我想,可能這就是生命力吧。
因而,雖然兒時曾有過許多不幸,自己卻并沒有被扭曲。即使多少有些扭曲,一點點把它矯正好,就會健康長大。
>> 我想最重要的是磨礪自己靈魂的內核,溫暖它,細心包裹好它,重新給予它作為核心的地位。因為最明白我的只有我自己。這并不是固執,而是我的靈魂告訴我,這樣最好。
>> 成長的過程,是緩慢的。就像水中花漸漸開放,就像吸水膨脹的海綿慢慢鼓成幾倍大,這樣靜靜感受時間是最強大的。
>> 或許我也能像姐姐那樣,露出狼般的牙齒,離開照顧我們的家,一個人在原野上生活;也能那樣在嬸嬸家安居下來干農活;當然也能和醫生結婚;說不定也能成為專業看護。那樣,或許會遠比橡果姐妹更活躍于這個世界。
然而,我選擇了自己認為能“感受到愛、感受到自由”的東西。我決定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堅強卻有點偏執、有些讓人放心不下的姐姐,過簡樸的生活,把生來時父母給予我的那么多閃光的東西,用我的一生培育它長大。
◆ 5
>> 這種事情,把它擱置起來最好。等哪一天它浮出水面了,就像打鼴鼠那樣迎頭痛擊,或是,等到那時再作決定吧。只是,不要放走那個瞬間,那才是勝敗的關鍵
>> 我常常在想那些既不出書,又不上電視,也不愛向人宣揚自己的信念、所作所為,就那樣死去的偉大的人物。他們的內心就像是湖水般澄清,而后悄無聲息地美麗地死去。生時的辛勤勞作,換得上蒼平靜的擁抱。滿是皺紋傷痕的手,疲憊干癟的身體,都消失得干干凈凈。就像那美麗枯萎的植物,不遺留下任何污穢。
>> 那時,總覺得世上再沒有比那條路更平凡、更無趣的了,可現在,我卻覺得它是那么珍貴,價值何止百萬。
對于我們來說 只有現在
>> 無論是誰,都會希望能夠與孩提時代的自己見上一面吧,哪怕只有片刻。
見面后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是羨慕,還是傷感?正如同熱戀中的人,在感情最熱烈的時候,越是覺得“將來難免傷心,所以要珍惜現在”,反而越背離了自己的原意。正是因此,我覺得對于我們來說只有現在。
>> 自從那夜在雪中的陽臺上目送姐姐的背影遠去,我的一部分心就一直在哭泣,未曾停止過。
記憶生動地浮現在面前,甚至可以聞到雪花的味道。
◆ 6
>> 風直吹向遠方,對面就是一幢幢高樓,可只有這里,卻是一個古代的世界,一片靜謐。京都、奈良偶爾也會有如此感受,恍如置身于古老空氣之中一般的獨特感受。
>> 這世間,能得到某人如此的眷戀,這種感覺就如同父母在時的那種感覺。
如果能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就好了,可大都是會消失的夢境。
>> 為什么她會那么偏執呢?不過我想,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癥結所在,只能靠自己走到路的盡頭后覺悟了。
>> 將來有一天,小熊們也要長大成人、結婚、獨立生活吧。我們的童年時光是那么短暫。沒有細細品味過童年,成人的喜悅也就無法體會。不過想是它應該被我們通過各種方式給補回了吧。我想,失去了給我們棲身之地的爺爺后,也該是我們去迎接成人時代的時候了。
◆ 7
>> 夢中的我,表現得那么堅強,這也讓現實中的我因此而得到拯救。
現實中的我沒有放棄,因而夢中的我才可能觸摸到他。夢里,沒有謊言,全部是我的真情流露。我想,幸虧自己在該蟄伏的時候蟄伏起來,該行動的時候行動了。
>> 快與不快,就像是潮漲潮落般來了又去。蟄伏期過后,必然會想到外面走走。這種反復如同波浪,遠遠眺望也好,身處波浪中心也罷,是永不會感到厭倦的。這就是生存著的唯一的喜悅。
>> 生活也如同旅途。在這夢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分分合合的遼闊海洋之中,不知要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