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下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通用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三下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分析]
《肥皂泡》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文筆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淳樸,充滿童趣、課文寫的是冰心童年時代吹肥皂泡的經歷、那小小的肥皂泡,經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和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樂,吹出了情趣,還吹出了自己童年的美好向往、
[教學理念]
通過朗讀課文、吹肥皂泡體驗,讓學生了解作者吹肥皂泡的具體過程,了解多姿多彩的肥皂泡,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體會作者由肥皂泡產生的想象,感悟作者內心的歡愉和憧憬、
梳理文章脈絡,類比《荷花》一文,得出“總寫——特寫——想象”的寫作構思方式、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清楚吹肥皂泡的過程和肥皂泡的美、
2、體會作者由肥皂泡產生的豐富想象,并能發揮想象說出肥皂泡還有哪些去處、
3、梳理課文結構,學習“總寫——特定——想象”的構思方式、
教學重難點:
1、說清楚吹肥皂泡的過程,感受肥皂泡的美、
2、學習“總寫——特定——想象”的構思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冰心奶奶的作品《肥皂泡》、同學們,課文圍繞“肥皂泡”,寫了哪幾方面內容?
(學生回答:吹肥皂泡,欣賞肥皂泡的樣子,感受肥皂泡的樂趣)
作者是怎樣描寫吹肥皂泡的?
二、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2、(PPT中出示本段課文)同學們說說這段有幾句話?能否把第一句改成幾個短句?
3、這樣一改動,層次就更清晰了、只要找出每句中的動詞就能知道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和弄;蘸、吹;提、落、飄;扇送、飛)
4、同學們改動了課文的標點,我也改動了少許文字,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朗讀后,找出表示動作先后的詞語:首先、然后、再、最后、
這些詞語的使用,就把事情的先后順序講得很清楚、你也能這些詞語,講述一件事嗎?(植樹、放學進家)
5、現在我們知道肥皂泡是怎么吹的了,你想吹一下嗎?
(請學生上臺體驗)
想要把肥皂泡吹好,首先要把課文讀好,細細體會修辭動作的詞語:慢慢地、輕輕地、(小心翼翼)
(再請朗讀好的學生上臺體驗)
6、這一段課文已經具體描述了吹肥皂泡的過程了,寫到這兒,作者就可以結束了吧,為什么還要寫后面兩段內容呢?
(學生討論回答:后面寫得更具體、更完整)
你們喜歡的肥皂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三、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4自然段課文,并標出自己喜歡的部分、
學生評說自己喜歡的內容、
2、再讀一讀課文,能找出中心句嗎?
(再修改標點,找出中心句: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
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肥皂泡美麗?
(板書)美麗:色彩、形狀、形態
美中不足:肥皂泡散裂時迷了眼睛、
四、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肥皂泡是美麗的,作者看著它們,會有哪些想象呢?請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2、學生回答從文中找出的想象、
3、你還有哪些想象?
(肥皂泡會飄到沙漠中去,給炎熱的沙子們帶來一絲清涼;肥皂泡會飛上珠穆朗瑪峰,被凍成一個五彩的水晶球……)
4、肥皂泡是多彩的,它裝點了童年,吹肥皂泡是快樂的,讓我們充滿幻想和希望、
(出示第1自然段課文:小的時候,游戲的種類很多,其中我最愛玩的是吹肥皂泡、)
五、梳理課文脈絡
1、課文圍繞“肥皂泡”,寫了三方面內容:吹肥皂泡,欣賞肥皂泡,感受肥皂泡的樂趣、這三個方面寫的角度各不相同:總寫簡要過程,特寫鏡頭,展開想象、(板書:總寫—特寫—想象)
2、本冊本第一單元《荷花》,經過老師小小改動以后是這樣,你們讀一讀,再與《肥皂泡》比較一下、(出示PPT,學生朗讀《荷花》)
3、總結此類構思方法: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有總的描寫,而且要有具體的“特寫”;不僅要描寫所為所見,還要描寫所思所想、
六、本課小結
童年是快樂的,是多彩的,充滿了童趣、下節課,我們也用今天學習的寫作方法,把童趣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美:色彩、形狀、形態
總寫—特寫—想象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在第一課時扣字詞、暢通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評說,了解吹肥皂泡過程及作者的所見所感、以第3自然段為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修改標點、找動詞和承接連詞、親自體驗等方式來朗讀課文,理解難懂的長句子、
在閱讀教學的同時,將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用中心句為段落開頭等寫作方法揉入其中、同時梳理課文結構,類比《荷花》一文,總結出“總寫—特寫—想象”的構思方法、
一節課要講的知識點很多,要有取舍、在備課時總是取有余而舍不忍,有的只能第一課時或課后拓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