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優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荷花淀》教案優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孫犁及“荷花淀”派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鑒賞多種風格文學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說個性化的語言,體會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和傳神的對話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純的人性美,領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和主題。
2、品味小說詩化的語言,體會景物描寫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學難點
感受至高至純的人性美,領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查閱資料,了解作家孫犁及“荷花淀”派風格。
2、用簡潔的語言給各部分加個恰當的小標題。
3、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4、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戰爭場面的圖片,請學生用幾個詞概括。
殘酷、恐怖、血肉橫飛、血流成河……
二、檢查預習,梳理小說情節脈絡。
1、作家作品:
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20xx年《亞洲周刊》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中,孫犁的小說被選入兩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鐵木全傳》。
孫犁去世后,有人這樣評價他:二十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浪漫主義作家離開了我們,一個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個文字清麗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詩化的一生。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淀”派。
2、三部分的小標題:
(1)夫妻話別
(2)探夫遇敵
(3)助夫殺敵
3、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士。
4、小說的主人公:
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農村青年婦女,描寫的是“群像”。
三、研讀課文
(一)誦讀、品味小說“清麗如水”的寫景文字,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1、學生自由閱讀“月亮升起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文字并感知:這段文字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皎潔的月光、潔白的葦席、銀白的湖水、薄霧、清風、荷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清新寧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純美境界。
2、劃出恰當的節奏,然后誦讀,把詩的味道讀出來。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朗讀指導:應注意語調柔美、舒緩,忌沉重、急躁。
3、試比較《荷塘月色》的一段描寫: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相同:都營造了一種朦朧、靜謐、詩意的境界。
不同:《荷花淀》語言素樸清新,《荷塘月色》語言較為典雅。
4、思考:抗日戰爭這么嚴酷,有這么恬靜優美的環境嗎?這樣詩情畫意的描寫是不是違反現實的呢?如果不是,他的用意何在?
引導聯想: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鳥》)
用意:
銀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霧、徐徐的清風、清新的荷香,這里是我們美麗的家園,這里有我們美好的生活。這么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江山如此多嬌,豈容日寇肆意踐踏?這正是所有抗日戰士戰斗的動力之所在。
(二)誦讀、品味“夫妻話別”中的對話,探究水生嫂的形象。
1、閱讀本段對話,說說水生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找出相關語句加以印證。
勤勞善良:月下編席
溫柔體貼:“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
深明大義:“你走,我不攔你”、“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一些”
2、朗讀下列句子,體會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及此時的心理狀態。
(1)“怎么了,你?”
變換句式朗讀,體會其不同的表達效果:
怎么了,你?——急切、體貼
你怎么了?——語氣平淡(冷淡)
怎么了?——語氣陌生、生硬
(2)“你總是很積極的。”
變換重音朗讀,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
你總是很積極的。——突出積極,表現水生嫂對丈夫的行為感到驕傲。
你總是很積極的。——略帶一點埋怨
(3)“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變換標點符號朗讀,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理解支持丈夫的態度明確,突出不阻攔。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強調了“家里怎么辦”,表現了依賴性。
(4)“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嫂支持丈夫參軍殺敵,只要丈夫能理解自己的難處,再苦再累她也愿意。體現了水生嫂為代表的中國勞動婦女勤勞、善良、堅忍的傳統美德。
(5)分角色朗讀下面對話,體會水生嫂回答過程中情感的變化。
“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
“沒有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嗯,還有什么?”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面對與丈夫的生離,依戀、不舍。
“嗯。”“嗯,還有什么?”——堅強面對,不讓丈夫擔心。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了個人的、民族的尊嚴,他們的選擇只能是與敵人“拼命”。此時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經歷了瞬間的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流著眼淚答應丈夫,表現了妻子對丈夫的忠貞。
3、改寫水生夫妻對話并表演,讓水生嫂用另一種口吻與丈夫對話,表現另一種個性。
例如: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猛地抬起頭。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看著丈夫說:“你真是個爺們!”
“我是村里的游擊組長,是干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你走,我不攔你,我也跟你去!”
“我們是去打鬼子,你一個女人去干什么?不成!”
“咋不成?女人也能打鬼子!”
“隊上不會同意的。”
“我找隊長去。”
(三)朗讀“商議探夫”一段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性格。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機智伶俐。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可見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語,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話假情真。
2、小結:
短短幾句對話,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幾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她們忸怩羞澀之態可掬,纏綿悱惻之情可見,充分表現了中國女性特有的那種含蓄內斂。
3、思考:這段對話描寫,從全文表達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四)總結:
環境詩化——清麗如水的景物描寫,營造恬靜純美的意境;
情節淡化——素樸洗練的對話描寫,淡化戰爭氣息;
人物虛化——無姓名、無肖像。含蓄蘊藉的性格與情感。
散文式的格調,詩歌般意境,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完美統一,這就是“荷花淀派”的藝術風格。
四、布置作業
1、認真閱讀文中其他幾處景物描寫,體會其作用。
2、請添加第五個婦女,用一兩段話展示她與原作人物不同的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