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丑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丑石》教學設計 篇1【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句子含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和主題。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線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現力的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查字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文章,查找有關賈平凹的資料。
2、教法學法:探究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
【教學重難點】
把握內容和主題;理清思路和線索;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板書“丑”字,然后,師敘述道:“丑”的反義詞是什么?你認為生活中哪些事物美,哪些事物丑?
2、組織學生交流
【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明白“事物的美丑并非看他的外表,而應該看他的內在美和心靈美】
3、教師小結過渡:
人們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或許都會有一時一地的感受,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所贊美,而賈平凹偏偏寫了一篇(補充板書)《丑石》,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一塊普通的、丑陋的石頭,會向我們講述怎樣一個故事,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賈平凹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1952年出生,陜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
2、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本課生字、新詞。
3、檢測字詞
鏨掮鑿隕遺憾細膩浣紗捶布繁衍庇覆隕石小心翼翼譏諷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敘述自己的‘人生經歷’”。
(課件出示:我是一塊丑石,因為,人們都討厭我;一天,;最后。)
【此環節意在幫同學們理清文章脈絡】
2、全文中“我”對丑石的態度如何?盡量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
“我”對丑石的`態度:遺憾→討厭、嫌棄→驚奇→贊美
【此環節意在幫同學們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基調】
四、小組合作,探究文本
1、學習小組根據多媒體出示的問題自學課文,解決問題。
【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明確問題】
2、學生交流小組學習結果
(1)那塊石頭完全丑到極點,無用到極處
外形丑陋:
A、黑黝黝地臥在那里(從顏色上說很暗,不著人喜歡);
B、牛似的模樣(從形狀上說其蠢笨);
C、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多礙地面(說其沒來歷,沒人關心,還礙地面)
一無用處:
A、伯父蓋房壘山墻,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
B、伯父壓鋪臺階,沒有看上它;
C、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質太細,也沒采用;
D、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沒用,還笨重,無用之極。
(2)“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來它是“隕石”,是幾萬年前從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繼續課件出示:我是一塊丑石,因為,人們都討厭我;一天,;最后。)
【對丑石的“人生經歷”的敘述要有所提升,比初讀課文時要具體】
(3)丑石是“美”的,原因——
A、丑石是一塊隕石
B、丑石曾“補過天、發過熱、閃過光”
C、丑石的內在品質,“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品質(重點)
(4)“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么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這篇散文像默默無聞的丑石一樣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誤解的生存狀態的偉大”。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你想說點什么?
(1)要善于發現事物隱藏的美,不被表象誤導。
(2)要堅持自我,不屈于誤解,不畏世俗的譏諷,寂寞的生存。
(3)千里馬要遇伯樂,才被賞識。
2、教師小結
丑石的遭遇,可以說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很有戲劇性。起先誰也看不上它,因為它不能派上任何用場。誰都嫌棄它,咒罵它丑的不能再丑了。不料,天文學家偶然發現了它,如獲珍寶,人們又對它刮目相看了。這使人聯想到應當如何看待人,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審視一個人,一定會產生很大偏差,會埋沒、委屈許多人。
【板書】
丑石
丑無一用處討厭它
美了不起贊揚
偉大
《丑石》教學設計 篇2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改實驗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第二單元第一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托物言志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而《丑石》是托物言志散文中比較典型的文章,但本課除了托物言志的大背景外,還可以從借物喻人、借物寄意的角度來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從自身經驗和身邊來理解感悟本課文章。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并理解事物,再加以象征手法的運用和學習,繼而為后文學習象征手法的引入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對于鑒賞理解散文的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托物言志的方法與技巧,使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他們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現代托物言志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抓住所托之物和要言之志,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現 ……此處隱藏5706個字……字好詞的恰當使用讓文章錦上添花。大家來看看老師寫的幾段下水文吧!
我不喜歡仙人掌。它既不像牡丹花那樣國色天香,可以榮登大雅之堂;也不像玫瑰花那樣嬌艷欲滴,可以提點浪漫的氣氛;更不像茉莉花那樣純潔無暇,可以舒緩人們疲憊的身心……它只是靜靜地處于書吧的一角,渾身上下長滿了尖刺,似乎拼命地要將自己與旁的植物隔離開來。有幾次我下課時走得太過于匆忙,被仙人掌的尖刺扎得生疼,我于是更不喜歡它了……
可前不久的那個小插曲,讓我轉變了對它的看法……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這段文字寫得好在哪里?
生:用了三組“不像……可以……”的句式。
生:運用“先抑后揚”的寫作技巧,并且將“抑”刻畫得很細膩。
生:運用了好多四字好詞:國色天香、大雅之堂、嬌艷欲滴、提點浪漫、純潔無瑕。
師:看來同學們都觀察得很仔細,相信你們都漸漸掌握了寫作要領。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段吧。(出示幻燈片)
校園里的芒果樹既不像榕樹那樣枝繁葉茂、可以獨木成林;也不像蒼松翠柏那樣傲霜耐雪、為冰封大地增添絲絲綠意。它們只是靜靜地守候在校園的操場上,撐開一把把綠絨大傘,為同學們擋住了夏季里火辣辣陽光……
師讓全班齊讀,品味文字的美,加深印象。
(五)幻燈出示“寫作提示”,學生課堂小練筆。
1能運用剛學會的先抑后揚的寫作技巧,寫一小段話,寫人、寫景、寫物……自由選擇。
2注意“抑”這部分的細膩而生動的文筆,也就是努力地將“丑”展現得淋漓盡致。
(六)學生作品現場展示,教師點評。
《丑石》教學設計 篇5一、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句子含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和主題。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線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現力的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題,激勵學生學習進取心,培養學生孜孜不倦的恒心,從而樹立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教法學法:
探究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
三、教學重點:
1、把握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和線索;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這首歌中說:美麗的石頭能唱一首美麗動聽的歌,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習賈平凹的一篇題目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這世間萬物中一塊普通的、丑陋的石頭,又會向我們講述怎樣一個故事,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自學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教師相機輔導。
(三)賞析作品
(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老師展示以下問題)
1、一塊普通的石頭,在作者筆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
2、丑石是在什么情況下重新受人矚目和“仰望”,重獲燦爛的呢?
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學生讀完后,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明確問題。)
A、那塊石頭完全丑到極點,無用到極處:伯父蓋房壘山墻,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伯父壓鋪臺階,沒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質太細,也沒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沒用,還笨重,無用之極。
B、“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來它是“隕石”,是幾萬年前從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C、本文采用象征手法,表現了蕓蕓眾生像默默無聞的丑石一樣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誤解的生存狀態的偉大。
4、理解文句:
1)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
(2)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3)為什么“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四)探究活動
活動:如何判定世間萬物的美與丑?
(學生可能會說“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確不假。事實上,最丑陋或最美麗的`東西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丑與美的東西只存在于人們的主觀意識里。一個事物你之所以認為它最丑陋或最美麗,是因為它對你有很深的印記,而其他人則可能認為它很平凡。所以最丑陋或最美麗的東西只是你個人的認識。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在客觀世界里尋找視覺上的美與丑了。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麗的瞬間是永恒的,最美麗的畫面是難忘的,最美麗的風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卻最具意義(正如賈平凹老師筆下的丑石)。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人世間的一塊“丑石”。請把握文章主旨,展開合理想像,請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變命運”為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應該讓學生獨立發言,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每個人都想急切地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成功。然而急切間卻又忽略了等待,想徑直跨向目標而顯得浮燥不安,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沮喪中又要再去等待,到來的或許是又一個失敗,接二連三地折騰,還沒有沉淪的,將會等到一個你期望的東西,只是時間遠近而已;在單調過程里等待著,沒了激情,忘記還要接著努力、接著等待。我們不能忘記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塑造自我,在塑造自我中展現自己的才能,從而擁有成功。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進一步感悟文章主題。
2、完成設計作業
七、板書設計:
1、探究:如何判定世間萬物的美與丑?
2、拓展:假如我是丑石,我將……
八、作業創新設計:
(一)根據上下文,給下列詞語注音
1、鏨()2、掮()3、鑿()4、隕()
(二)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現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們,現在改變了對它的偏見。
B、人們發現丑石并高度重視它的態度。
C、丑石不宜挪動,不同于一般的石頭。
D、人們像先祖那樣對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三)第(5)段中“人都罵它是丑石,”是因為丑石______。(不超過35個字)
(四)對第(6)段中天文學家“眼光立即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語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明天文學家要再仔細、專心地研究一下這塊石頭。
B、表明天文學家發現這塊石頭時的驚喜。
C、表明天文學家以丑石為美,對丑石的欣賞。
D、表明天文學家對這塊隕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認可而感到悲哀。
(五)本文的線索同下列哪篇課文的線索有相似之處:()
A、《挖薺菜》B、《荔枝蜜》C、《小橘燈》D、《社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