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手說,看石頭,不能慢。一眼掃過去,哪個打眼,果斷下手。不要慢慢琢磨。琢磨久了,好像哪塊石頭都有點看頭。
要說這“一眼明”的功夫,最為人樂道的當然是王世襄先生。據說先生案頭有大量拍賣公司寄來的圖錄,他從不一頁頁細看,而是洗撲克一樣“唰,唰”地從頭捋到尾。反復兩三遍。看到中意的“啪”一下摁住,準是件好東西。老先生在當代收藏界已是神一樣的存在,先生的做派,自然被人拿來作為標桿和標準。
然而,作為凡人,我們還是慢一點吧。王老的快,那是一輩子的積累,是文物堆里泡出來,磨出來的。所以,慢是幸運。慢琢磨,細品味,不慌不忙,會有奇跡。石頭就是這樣,你為它找到終極解讀,它才真成了你的石頭。那些豐富的、復雜的、細節渲染耐人尋味的石頭,那些空靈的、深邃的、畫面有限而韻味無窮的石頭,點亮燈,泡杯茶,燃起香,顛倒打量,忽喜忽嗔,不知身在何處——這種滋味,惟慢能有,愈慢愈足。
快自然是水平,能慢,敢慢,焉知不是本事。沉住氣,慢下來,學會咂摸滋味,不怕錯過風頭,倒更是有底氣,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