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的老嫂子打來電話,讓我半個小時后到橋頭去接她,她的話音急促,我仿佛看到了她氣喘吁吁地擠上客車的情景。我連忙說:“好!好!好!”
老嫂子是我大伯家的兒媳婦,已年過六旬,但身體倍兒棒。她的女兒已經成家立業,最小的兒子也已經研究生畢業,并且有了不錯的工作,她和大哥本可以安享晚年,可她們閑不住,農忙時在鄉下種地,農閑時到城里打工,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來回奔波,日子過得踏實,身體也練得結實硬朗。
老嫂子經常從鄉下給我們捎來她們家地里收獲的紅薯、花生、大豆、綠豆等,一兜一兜的,因此,盡管我們沒有種地,但從沒有缺欠過這些東西。老嫂子最常捎來的是玉米糝,我們家一年四季的玉米糝被她全包了,每到玉米糝將要吃完時,她準會捎來一大兜。她常說:“你們吃的都是買的,地里種的吃著‘厚誠’(實惠)!”她還會趕時髦地說:“咱自己家種的可是真正的綠色放心食品呢!”
老嫂子每次給我們捎東西,都會把袋子裝得很“瓷實”。我們也會隔一段時間把穿不著的衣物打包送給她。兩家的親情常常被袋子你來我往地傳遞著。
近年,隨著城鄉差別的縮小,老嫂子家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她們平時穿的衣服很時髦,不比我們的差,我們也漸漸不好意思再把舊衣物送給她們,而老嫂子依然像往常一樣給我們送這送那,毫不在意我們的“失禮”……
我掐著時間去接她,當看到她拖著個鼓鼓囊囊的編織袋從客車上下來時,我的心里頓時涌起了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