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徐徐地降到地下六層,進入李賽的實驗室。這里摒絕干擾,絕對安靜,保持低溫。
從桌椅墻壁到電腦儀器,一律灰黑白,使頭腦冷靜。用來觀測的儀器4米多高,像龐大的變形金剛。它被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也即通常說的冷凍電鏡。
觀測的對象,直徑在100納米左右,1納米是多少?把1根頭發絲軸向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想象一下吧,100納米的東西,肉眼完全是看不見的。
這個觀測對象,時光倒退兩年,尚無人識得,而到了今天,它已鋪天蓋地席卷地球,是的,它就是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浮在空氣中,伺機鉆入人的機體,人們卻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對自己看不見的東西要么過于緊張,要么掉以輕心,所以全球很多科學家在努力,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賽是其中之一。
小小的病毒被冷凍處理后,放進變形金剛似的儀器中,來回旋轉,被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仔細掃描。當完整的病毒被重構,以100萬倍放大的形式,清晰呈現在眼前的那一刻,整個世界安靜下來,觀測者李賽,感覺就像攀上珠峰俯瞰世界,安靜、孤獨、有些疲倦,但是值得。
他用顫抖的手撥通實驗室電話:“通知所有人,停下所有工作,來我辦公室,新冠全病毒結構解出來了。我們也許是世界上第一個如此真實、清晰看見它的團隊!”
團隊成員中,一位23歲的女研究生看到冷凍電鏡下密密麻麻的病毒,直接被嚇哭了。一小滴液體中竟有如此高濃度的病毒。
于是我們也看見了,在納米尺度的圖像上,它是那么炫目,像《小王子》中的迷你星球,表面的刺突蛋白“觸手”像花一樣搖曳,它的內部,超長核糖核酸鏈纏繞的核糖**白復合物,就像是緊挨著的一個個小蘑菇。
據說新冠病毒非常聰明,它能夠綁架細胞的新陳代謝機制,以便在進行大量自我復制時,不被細胞識別和清除。
它的刺突蛋白的朝向也很有講究,把它比喻成一把傘,雨傘張開,就像亮出了武器,人體細胞不幸被刺中,就面臨感染的危險。而當刺突蛋白向下,雨傘收攏,就可以避免被機體識別擊潰。
就如李賽所說:這個病毒雖小,但它把在細胞里面的這些事都優化得非常好。世界上的生物那么厲害,我們與它的斗智斗勇也將永無盡頭??辞辶怂?,我們才會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