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元代王昇的《滇池賦》
一
地處祖國邊陲的云南省,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過漢朝以前昆明本土文獻里有關昆明的漢文字記載材料。據此推測,當時昆明地區通用的語言應該是當地的民族語言。但是不排除在當時云南上層人士中與內地的交流時使用漢語的情況。
應該指出,在大部分中原文學家的筆下,云南是一個神秘詭異的蠻夷之地,而云南的真實面目就在這些臆想中模糊不清。
直到蒙古帝國崛起,蒙古大汗忽必烈以其非凡勇氣和膽識、高超的軍事戰略思想,從中國北方甘肅突襲云南大理國,出奇制勝,一舉占領了南宋政權的大后方,在中國軍事史上譜寫了一段前所未有的輝煌篇章。忽必烈第一次發現,云南是一個美麗無比的地方,史料記載,他曾說過:如果能不當皇帝,他只要當一個云南王足矣!
這就使元代成了云南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元代結束了自南詔至大理國五百年來云南封閉、割據的政治局面,云南第一次設立了從屬于中央的行省。賽典赤。瞻思丁入滇時,帶來了不少的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漢人、伊斯蘭教徒。這是云南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移民入滇,如此眾多的外來民族與云南當地人要進行交流,必須有一種通用語言,這就是漢語。同時,中原文化也進入了云南,昆明本土的一些有識之士步履蹣跚地開始了用漢語進行文學寫作的文化工程。就在這不懈的努力下,一個土生土長的昆明白族文人終于登上了全國文壇,他的名字叫王昇!
王昇,白族,字彥高,號止庵。(1285年——1354年),生于昆明利城坊。他生卒的年代,恰恰是元朝這個100多年王朝的第一個皇帝忽必烈到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的統治時期。他的家族歷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王昇的《滇池賦》第一次用文學手段,將滇池和昆明的美麗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更令人驚異的是,這樣精美絕倫的文字竟然是一個舊時代稱為“蠻夷”的少數民族文人所寫出來的!《滇池賦》使得王昇在元朝全國文壇聲名鵲起,成了云南漢語文學的破曉之作! 從特殊意義上說,王昇及其《滇池賦》,被賦予了昆明本土文學發韌之榮耀。
王昇的《滇池賦》在家鄉更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時就有人把文中“碧雞峭拔而岌嶪,金馬逶迤而玲瓏;玉案峨峨而聳翠,商山隱隱而攢穹;五華鐘造化之秀,三市當閭閻之沖;雙塔挺擎天之勢,一橋橫貫日之虹。”這八句景物描寫列為最早的“昆明八景”,至今仍然津津樂道。
本文懷著對昆明這一片美麗山川湖泊的酷愛,抖膽對王昇的《滇池賦》作一點屬于自己的讀解和鑒賞,鑒于本人由于古文字功底的能力有待提高,難免有錯誤百繆之處,指望大家指正。
二
王昇的《滇池賦》對云南700多年前元代的“高原明珠”——滇池進行了細致的描寫,一開頭就明確點出了滇池的地理位置和滇池碧波萬頃,茫茫水域的氣勢。真可謂落筆不凡,大氣磅礴。對滇的美景放眼開去,一覽無余,盡收眼底。僅僅十六字,給我們展現了滇池的宏大場面,大廣角大視野,讀來振奮人心。你可以大聲的朗讀:
“晉寧之北,中慶【1】之陽【2】,一碧萬頃,渺渺茫茫。”
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白描手法,為讀者展現了滇池湖中和岸邊風景如畫的美景。細膩地描匯了西山、昆明城、盤龍江、湖水、魚翁、鱷魚及水中爬行動物和岸邊郁郁蔥蔥的芳香花草的景致。請看下面的描寫:
“控滇陽而蘸西山,瞰龜城【3】而吞盤江。陰風澄兮不驚,玻璃瑩兮空明。晴暉澹蒼涼之景,漁翁作欸乃【4】之聲。蛟鼉【5】載出而載沒,魚龍或變而或騰。岸芷兮馥馥,汀蘭兮青青。”
寥寥幾筆之后,又從滇池的來源和流向展開一段壯烈奔騰的宏偉畫面,電光石火,抑揚頓挫。讀來水聲叮咚,溪流潺潺。河神驚訝,大禹贊嘆。
“粵【6】窮其源,合眾派【7】而為潨【8】爰究其流,乃自西而之東。不假乎馮夷【9】之力,不勞乎神禹【10】之功;自混沌之肇【11】判,經螳川而朝宗。電光之迅兮,不足以彷【12】其急;雷聲之轟兮,未足以擬其雄。此滇池氣象之宏偉,難以言語而形容者也。”
作者在交待清楚滇池的地理特點后,點出自己曾離開家鄉,回到滇池故土懷抱時,眼前的景色更多了一份綺麗,小舟悠悠,秋天的滇池晴光瀲滟,山色倒影,水鳥不驚。生物共生,人鳥和諧。作者發自內心的感嘆在抒發對滇池自然風光的愛慕。
“予歸自于神州,尋舊廬與林丘;懷往日之壯游,泛孤艇于中流。薄霧兮乍歛【13】輕煙兮初收,晴光兮浴日,爽氣兮橫秋。川源渺兮莽蒼,江山郁兮綢繆。鴻雁集于沙渚【14】,鳧【15】鷖【16】翔于汀州。睹景物之蕭蕭,縱一葉之悠悠。少焉,雪波兮凌空,霜濤兮疊重;當上下之天光,接灝【17】氣之鴻濛【18】。”
隨著作者棄舟登山,“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視角在改變,作者淡然的心情隨著一聲長嘯也在改變,他又登上了熟悉的西山,在華亭山、太華山上,作者居高臨下,看到了昆明城四周的座座青山,在他的眼里,碧雞山、金馬山、玉案山、蛇山、五華山是何等壯麗嫵媚。云南多山,云南人也自豪地稱自己是大山的兒子。故鄉的山,在王昇這個七百年前的古人心中,竟然和現在我們心里的大山情結是一模一樣的。
“嘆濯【19】纓之靡暇【20】,乃系纜于巖從;發長嘯于云端,寄塵跡于谾豅【21】,探華亭【22】之幽趣,登太華【23】之層峰;覽黔南之勝概,指八景之陳蹤。碧雞【24】峭拔而岌嶪【25】,金馬【26】逶迤而玲瓏;玉案【27】峨峨而聳翠,商山【28】隱隱而攢穹。”
然而,王昇不止看見了山,他把思緒轉到了市區,他看到了昆明城里的繁榮景象,三市街、東西寺塔、大德橋、云津碼頭,這些直到當代名稱都沒有改變的商業區的繁華景象盡收作者筆下,完全是一幅昆明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經濟繁榮,裝滿貨物的船只川流不息,一片祥和的景象。
“五華【29】鐘造化之秀,三市【30】當閭閭【31】之沖;雙塔【32】挺擎天之勢,一橋【33】橫貫日之虹。千艘蟻聚于云津【34】萬船風屯于城垠,致川陸之百物,富昆明之眾民。”
從《滇池賦》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王昇看到昆明這樣美麗富足的面貌時是何等喜悅,這種感情,只有熱愛家鄉的赤子才寫得出來呀。
在很多引用《滇池賦》的文章中,最后一段一般都不會被引用,因為作者在這里寫了一大段政治文字,歌頌了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幼稚地認為昆明的富足、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是皇恩浩大所賜,所以也積極地向封建統治者朝貢個不停。
“迨【35】我元之統治兮,極覆載【36】而咸賓;矧【37】云南之遼遠兮,久沾被于皇恩。惟朝貢之是勤兮,犀象接跡而駪駪【38】,如此池之趍【39】海兮,亙晝夜之靡停。因而歌曰:萬派朝宗兮海宇穹窿,神圣膺【40】運兮車書大同。”
誠然,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不過,這里面也折射出了當時云南的一些歷史信息。
三
注釋:
【1】中慶:元代昆明置中慶路,中慶為昆明當時名稱。
【2】陽:南邊。
【3】龜城:舊時昆明城池形狀似烏龜。
【4】欸(ǎi)乃:象聲詞,搖櫓的聲音。
【5】鼉(tuó):居住在水邊的爬行動物,即揚子鱷,古稱“鼉龍”“豬婆龍”。
【6】粵:同“曰”文言助詞,用于句首。
【7】派:支流。
【8】潨(cōng)大水。
【9】馮夷:河神。
【10】禹:大禹,傳說遠古治水君王。
【11】肇(zhào):開始。
【12】彷:同“仿”,相當的意思。
【13】歛:同“斂”。
【14】渚(zhǔ)水中小塊的陸地。
【15】鳧(fú):野鴨。
【16】鷖(yī)海鷗。
【17】灝(hào)氣:天地之間的大氣。
【18】鴻濛:東方日出之地,形容廣大。
【19】濯(zhuó)纓:《楚辭漁父》:“蒼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古代水名,在今湖北境內。濯:洗。纓:古代的帽子上系在頜下的帶子。所以“濯我纓”當然就是比喻做官封爵,參與政事。而與之相對的,“濯我足”就是指保全自身,不問世事。整句話的意思是,當水清澈的時候,就用來洗帽子,洗衣服。當水渾濁的時候,就只能用來洗腳。這是生活的常識,也是做人處事的道理。
【20】靡(mǐ)暇:沒有空閑的時間。
【21】谾(hóng):比喻長大的樣子。豅(hóng):同“谾”。
【22】華亭:現昆明西山風景區華亭寺。
【23】太華:現昆明西山風景區太華寺所在太華山。
【24】碧雞:現昆明西郊碧雞山。
【25】岌(jí)嶪(yè):形容山勢高大險峻。
【26】金馬:現昆明東郊金馬山。
【27】玉案:現昆明西北玉案山。
【28】商山:現昆明北郊蛇山。
【29】五華:現昆明市內五華山。
【30】三市:現昆明市內三市街商業區。
【31】閭(lǘ)閻:原指里巷大門,此處形容市民聚集的地方。”。
【32】雙塔:現昆明市內東、西寺塔。
【33】一橋:元代昆明市內盤龍江上的大德橋,明朝改名云津橋。位置在現在的得勝橋。
【34】云津:舊時大德橋附近是碼頭,又稱云津碼頭。
【35】迨(dài):到。
【36】覆載:指天地。
【37】矧(shěn):況且。
【38】駪(shēn)駪(shēn):同“莘莘”,眾多的樣子。
【39】趍(qū):同“趨”。
【40】膺(yīng):接受。
三
《滇池賦》原文
晉寧之北,中慶之陽一碧萬頃,渺渺茫茫。控滇陽而蘸西山,瞰龜城而吞盤江。陰風澄兮不驚,玻璃瑩兮空明。晴暉澹蒼涼之景,漁翁作欸乃之聲。蛟鼉載出而載沒,魚龍或變而或騰。岸芷兮馥馥,汀蘭兮青青。粵窮其源,合眾派而為潨爰究其流,乃自西而之東。不假乎馮夷之力,不勞乎神禹之功;自混沌之肇判,經螳川而朝宗。電光之迅兮,不足以彷其急;雷聲之轟兮,未足以擬其雄。此滇池氣象之宏偉,難以言語而形容者也。
予歸自于神州,尋舊廬與林丘;懷往日之壯游,泛孤艇于中流。薄霧兮乍歛輕煙兮初收,晴光兮浴日,爽氣兮橫秋。川源渺兮莽蒼,江山郁兮綢繆。鴻雁集于沙渚,鳧鷖翔于汀州。睹景物之蕭蕭,縱一葉之悠悠。少焉,雪波兮凌空,霜濤兮疊重;當上下之天光,接灝氣之鴻濛。嘆濯纓之靡暇,乃系纜于巖從;發長嘯于云端,寄塵跡于谾豅。探華亭之幽趣,登太華之層峰;覽黔南之勝概,指八景之陳蹤。碧雞峭拔而岌嶪,金馬逶迤而玲瓏;玉案峨峨而聳翠,商山隱隱而攢穹。五華鐘造化之秀,三市當閭閭之沖;雙塔挺擎天之勢,一橋橫貫日之虹。千艘蟻聚于云津萬船風屯于城垠,致川陸之百物,富昆明之眾民。迨我元之統治兮,極覆載而咸賓;矧云南之遼遠兮,久沾被于皇恩。惟朝貢之是勤兮,犀象接跡而駪駪。如此池之趍海兮,亙晝夜之靡停。因而歌曰:萬派朝宗兮海宇穹窿,神圣膺運兮車書大同。
五
《滇池賦》參考譯文
晉寧之北,昆明之南,滇池一碧萬傾,遼闊無邊,西山好似被滇池浸沒在水里,在昆明的南面矗立著,從上往下看,昆明城形似一只烏龜,稱之為龜城,盤龍江形似被龜吞在嘴里。寒風吹在滇池清澈透明、平靜的水面上啊,風平浪靜,湖水如水玉樣啊空曠透明,美好的陽光灑在水面上,水波擺動,一片恬靜、安然,沒有了蒼涼的景象。魚翁搖擼發出欸乃的聲音。鱷魚出沒,水里的爬行動物魚龍在水里翻騰著。岸邊美麗的花草蔥郁芳香。究其滇池的源頭,是眾多的支流匯合成了巨流,于是自西向東的流去,沒借用河神馮夷的力量和大禹的功力,從遠古的時候就開始分開,經螳螂川注入的巨流,比閃電還迅速,比雷鳴還雄壯,這時滇池的氣象之宏偉,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辭官回鄉,去尋找曾經的舊居和山林,懷著往日游覽滇池的心情,在湖中泛著孤舟,薄霧和輕煙剛剛散去,晴天里的陽光充滿在秋天里,看河流的源頭一望無際、草木迷茫,江河草木茂盛、香氣彌漫、連綿不斷。大雁聚集于湖中的陸地上,野鴨和海鷗盤旋于岸邊,船在水里就像一片樹葉在濛濛細雨中飄蕩。一會兒,雪花在高空中飛舞,如雪的波濤越來越厚,面對著天空的光輝,合成了天地之間的日出之地。嘆息我為官時,沒有空閑的時間,于是下船上岸,把船攬系在巖石上,抬頭對著天大聲的喊叫,聲音在天空云端上縈繞,依托于這長大空曠的山谷,去探訪華亭寺幽雅的趣味。登上太華山的峰頂,一覽滇黔高原的盛景,指點昆明八景的遺址,西郊碧雞山高大險峻。東郊金馬山蜿蜒曲折而小巧。西北的玉案山。巍峨而聳翠,北郊的蛇山。堆集成隱隱約約一望無盡。市內五華山。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市內三市街商業區。市民聚集的地方。市內東、西寺塔。直插云天,市內盤龍江上的大德橋,橫貫如彩虹,千艘貨船集聚于云津碼頭。萬條船只停泊于岸邊,從水陸到達了很多物品,富裕了昆明的民眾,到我元朝的統治啊,天下所有的人都歸從了,云南雖然地處偏遠,但是不斷向朝廷進貢特產,猶如滇池水一樣日夜奔流歸附大海。因而歌誦,萬股河流,海內天下,神圣朝貢,天下一統。
20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