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術語”滿天下
校園大了,各系的人都有,說話也就風格各異,“專業術語“隨處可聞。一外語系女生電影散場時不小心跺了別人一腳,急呼“I/'m sorry“。一中文系學生跌了一交,爬起來悠悠地說:“怎不痛煞也么哥。“一物理系男生失戀,室友問:“修好了?“他答:“沒戲。短路,不通電。”
教授評卷各有招
大學考試不同于中學,試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而掌握生殺大權的教授評分標準更是千奇百怪~~。一位美學教授酷愛書法,常有書法獨到的平常答卷得到高分。一位當代文學教授素惡觀點雷同,哪怕是自己的觀點,凡有抄錄嫌疑的考卷一律格殺勿論。一位哲學教授深恨分數對學生之害,于是按交納卷子順序給分。如第一位 60,第二位61,依次類推。到最高點再反向波動。如此呈波浪前進。更有甚者,采取卷面分數開方乘十的“附加算分法”(如:考了49分,附加后為 7*10=70分),不一而足……。
愛你吃飽沒商量
校園中少見送禮,那些虛偽的俗套大學生們還沒有學會。然而,朋友間難免幫這幫那,自己有時也的確該表示表示。于是,請客吃飯成了學生交流感情最常使用的途徑。一頓并不昂貴的飯菜共享下來,彼此都感到親切了許多。談戀愛的男生更樂于此道,破費不多,又滿足了饞嘴小女生的欲|望。真是愛你吃飽沒商量。
給點掌聲看精采
大學生們大多二十一二歲,正是最富正義感的時候~~,一些社會的習俗還沒有深入他們的頭腦,一些世俗的眼光他們也并不介意。這樣,在校園影院你就會看到這種怪現象:每當影片放映到精彩之處,諸如英雄含笑上刑場、小日本鬼子抱頭鼠竄,總會博得全場掌聲。這種社會上少見的現象是否顯出大學生的一點小小的可愛?
天明時節成“老外”
由于國家教委對四、六級的重視,以及英語當今在國際上不菲的身價,校園里學英語蔚然成風。每天清晨,草地、臺階、操場、教室里都是一片瑯瑯的讀書聲。只是朗讀中文的人寥若晨星,學生們說的全是洋話。使你感到有如身在異鄉,學生們個個是“老外”。美女頭像
社團見首不見尾
高校對社團向來采取寬松政策。因此校園社團品目繁多,常讓新生目不暇接。新學期開始*,各社團展開廣告大戰,爭取新會員入會。那種繁花似錦的氣象,甚是好看。然而隨著課業日緊,社團活動日漸枯萎,廣告欄也漸冷清下來。社員們哀嘆: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期末教室人成災
大學生們空閑的日子寧愿走出書城,去領略社會的風景~~~。于是大部分時間投入采訪、維修、業務聯系、演出……學期末,則紛紛退下“戰潮“,回到圖書館 “臨時抱佛腳”,以期順利過關。于是平日里頗為冷清的圖書館、教室頓時人滿為患。即使是沒人的桌面,也堆滿了占位置的書本,使你覺得校園人口一夜間翻了幾番。
熄燈之后光依舊
學校三令五申不許點蠟燭,熄燈后寢室依舊一片光明,且不至十二點不會減弱,甚至通宵不滅。學生們白天用功的時間足夠了,但“夜貓“性*成以久,一日不點便覺心癢難耐,好像欠了蠟燭人情似的。秉燭者也非全在夜讀,“娛樂節目“也很豐富。
寢室實現大共產
大學生經濟不獨立,卻處于青春年華,正是求新求變的年紀。于是,一件衣服可以A*君穿三天,B*君穿二天,C*君來掃尾。饞嘴的女生則無論什么都要全室分而食之。甚至有人換用書包、共用水瓶。寢室,儼然一個小小的共產主義社會。
教材另得掏錢買
大學教授重視學術思想培養,討厭知識型書蟲,加上各教授觀點不一,致使教材選用問題突出。開學時新書已到,教授卻宣布:“這本書很多觀點我不同意,我們不用它。“于是,除開學費書本費,學生們又得另外掏錢購買教材。
武俠言情流通快
古今中外名著浩如煙海,大學生們本來盡可暢游書海。然而,當你心煩意亂孤獨無聊時,也許根本定不下心來啃那些名著巨典。于是,小老百姓喜好的武俠言情成為一種最好的娛樂休閑,倍受學生喜愛。“真的不錯,“一個中文系女生說:“一點不用思考。在讀專業書讀麻了時完全相當于換腦子,爽慘“ ”
甩賣出血真痛快
都說敝帚自珍,然而面對嶄新的未來誰不希望有個全新的感覺~~,誰又愿活在沉重的過去里面呢?每到畢業離校,校園甩賣往往低得嚇人。你只須花上十分之一的價錢就能擁有一套半新的家當。更別說那些小件,盆呀、桶呀的,幾乎是白送。唉,該賣的就賣了吧,圖個輕松痛快。美女頭像
尋卡啟事天天見
以往用飯菜票吃飯零錢難找,往往一個學生打飯就得花上一兩分鐘,而且飯菜票體積小,易撕裂、遺失。校園現在已基本普及“打卡“,然而,隨著卡的誕生,一種新的“文明脖誕生了:學生們丟三落四,每天吃飯才發現卡已不翼而飛。只好寫悲極慘極的“尋卡啟事“。真是“一卡在手,時時擔憂“”。
食堂擅長涼拌菜
學生食堂每日要為上千學生準備口糧,工作量驚人。于是師傅們想出一主意:大力開發涼拌菜。于是一進食堂,你看到最琳瑯滿目的便是涼拌菜。什么白菜、菠菜、土豆、南瓜、黃豆、地瓜…“”…總之是所有時令菜在這兒集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