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自己嘗試訓練木木。她覺得木木的不良性格很可能受小時候狗場環境影響:從小就被關在籠子里,缺少社會化訓練。
找到根源,問題似乎很容易解決。于是,小N積極地帶著木木與小區其他狗社交,遛狗頻率、時長都在逐步增加。效果也確實“顯著”——沒過多久,木木就在小區內“惡名遠揚”。
”惡名遠揚“的木木,圖源受訪者
在尋遍各種培訓視頻自學無果后,小N最終不得不選擇送木木去”上學“。
刺猬公社在觀察團購平臺寵物培訓機構評論區時發現,有近半數的寵物主送寵物去培訓,有著和小N共同的原因,即寵物有需要糾正的問題,而自己也無法解決。
訓犬師一浩告訴刺猬公社,這確實是培訓存在的主要原因,多數主人都是因為碰到問題,而且問題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才會重視、尋找專業的人解決。
而寵物主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呢?刺猬公社統計了北京、上海、成都三地8家寵物培訓機構評論區,發現最迫切解決的問題依次為:護食、打架、爆沖、難以召回、社會化不夠、過度敏感等。
寵物行為調整一覽,圖源作者
其中護食、打架等攻擊性較強的問題“名列前茅”,也是令主人和培訓師最為頭疼的問題。主人在遇到這類問題時手足無措,只能求助培訓師解決;而培訓師在糾正攻擊性強的問題時,也要付出額外的心力體力,并且有著被沖咬的危險,所以此類問題糾正成本的增加也會導致培訓費用的上升。
除此之外,培訓班數千的學費是可以多種“學科”一起學習的。小N也透露,送木木去學校除了糾正打架的問題外,還想要它學會飛盤。
隨著養寵理念的變化,現代人更多是為尋求情感慰藉進行養寵,如何更好互動,增加情感聯系是寵物主在養育過程中的另一大痛點。寵物培訓機構往往從寵物主的這一需求出發,開設寵物互動訓練課程,如:敬禮、算數、匍匐、飛盤等,培養寵物做游戲的能力,與主人更好地玩耍。
但每只寵物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也并不是所有互動項目都可以學會。小N的木木在一個月的訓練結束后并沒有學會飛盤。因為飛盤不僅需要狗的身體輕盈,可以跳躍,還需要狗狗對項目感興趣。但木木兩樣都不符合,體型過胖且對飛盤不感冒。其他狗狗追逐飛盤的腳步,在木木眼里,都是看不懂的熱鬧。
除了行為糾正和互動項目的訓練,寵物培訓存在的意義還在于“好習慣從娃娃抓起”。根據白皮書數據,幾乎每5個寵物主里,就有1個是95后Z世代。低齡化、高知化、高收入化,已成為寵物主的顯著變化標簽。
此類標簽的寵物主奉行健康養寵理念,同養孩子一般養寵物,從小樹立寵物好的生活習慣,各種幼犬禮儀培訓班也應運而生。
訓犬師Heli告訴刺猬公社,從專業角度來看,幼犬培訓是以后發展的大方向,培訓不應該是有問題需要矯正才開始進行。從幼犬開始,讓寵物學會符合人類生活的規則體系,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減少矛盾,更融洽地同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