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寵物”的貓膩
正規寵物繁育人付出良多,疫情之下,生意也有所影響。但也有部分“黑心”商販從中獲取不菲利益。
有寵物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貓狗市場今天的繁榮,與購買渠道變得多樣化有關,特別是網絡銷售和寵物大賣場等形式的出現,直接拉低了寵物市場價格,加速了市場的繁榮,但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因為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都是養寵的“門外漢”,也形成了一種信息的不對稱。
第一財經記者在部分電商平臺看到,銷售活寵的網店并不在少數,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都有,但記者在詢問網店客服時,其大多以方便發送視頻挑選貓狗為由,讓記者添加店主微信私聊。
不過在加好友后,店主報出的寵物價格卻不再是網店標注的價格。有店主稱網店所標注的價格僅為定金,而實際犬只的價格要比標注價格貴2~3倍;而另一家店主則表示,網店售價是一般犬只的價格,品質更高的價格則要比標價貴一倍,且表示銷售并不會走電商平臺,而是給賣家賬戶打款的方式。對于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寵物健康問題,店主大多含糊其辭。在溝通中,店方均表示,自己銷售的活體已經經過檢疫和檢查,收到犬只后可以再去醫院做檢查,但當被詢問具體做了哪些免疫時,店方均沒有正面回答。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寵物活體買賣特別是犬類,目前還屬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在一些農村的狗廠,繁殖戶就是當地的村民,一般是籠養+人工授精的方式來繁殖小狗,狗販在繁殖戶處定期收購小狗,進行簡單的驅蟲和檢疫就在網上銷售。由于繁殖戶的水平和衛生條件相差很大,狗的健康狀況也很參差不齊。
這也而帶來一系列問題,狗販子在線銷售為了招攬客戶和應對競爭,不得不把價格壓低,同時減少成本,也會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而繁殖戶出售小狗所得不多,也沒有提高養殖質量和水平的動力。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在寵物養殖和銷售行業,存在蓄意售賣“星期貓”和“星期狗”的商家。所謂“星期貓”和“星期狗”,即買的時候,寵物非常精神且活潑,可是飼養幾天就開始生病,嚴重的還會出現死亡。
上海白領小劉近日在小紅書上看見了售賣貓咪的廣告,便前往貓舍挑選了一只,可沒過幾天去做體檢,就查出了貓瘟,并將該情況反映給當地派出所。小劉發現,與她有著相似經歷的寵物主不少,她加入了一個500多人的維權群。
目前,售賣“星期寵物”的行為在法律上還處于灰色地帶。一位民警告訴小劉,曾經將售賣“星期寵物”的人員拘留過,但由于無法真正立案,所以到了時間就得放出來,然后他們繼續開門營業。
北京萌寵世界商貿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建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寵物買賣方面市場空間很大,但也存在規范難的問題。如果要規范,最合理的方式是寵物販子和養殖戶簽約,長期固定回收健康達標的貓狗,但這一模式就意味著要在前端養殖部分投入較大,寵物販子的成本也更高;但在市場端,多數消費者在購買寵物活體時并無法簡單分辨活體的健康程度,后者也很難量化,反而更多是在價格方面做比較。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的趙占領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寵物買賣本質也是買賣合同法律關系,與其他普通貨物買賣本質相同。只是因為寵物是活物,這種商品有其自身特性,容易攜帶病毒,不僅可能買回不久就生病甚至死亡,而且還可能有潛在動物疫情風險和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所以買賣寵物也有一些特殊的規定和要求,比如需要取得檢疫合格證、辦理養狗證等。如果經營者明知所售寵物不僅未取得檢疫合格證,甚至已經帶有病毒,而刻意隱瞞,進而使得消費者誤認為符合交易要求而購買,則這種情況下,經營者構成欺詐,依法需要承擔退一賠三的法律責任。如果經營者交付時并不清楚寵物已經患病,雖不構成欺詐,但仍屬于交付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需要承擔退貨、退款及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那么,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如何辨別寵物的健康與否呢?趙占領表示,消費者在購買寵物前一般查看寵物的檢疫合格證,需要對寵物進行體檢,或者要求查看相關體檢報告。如在購買后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或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則可依法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必要時也可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