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起“串門兒”,感覺這個詞好像有點陌生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鄰里之間的串門兒不再像以前那么習以為常了。
以前,人們無論物質還是精神生活都比較匱乏,每家的大門都是敞開著,閑下來的時候,人們都熱衷于串門兒。老人、孩子和女人們喜歡白天串,男人們則喜歡收工后吃過飯去鄰居家串。
我的一個大娘就很喜歡串門,大娘干活麻利,手腳勤快,常常早早做完家務就去東家西家串門兒。戴著的圍裙也不解下來,把裙角往上一掖,頭上還頂著草屑就顛著小腳去了鄰居家。有時來我家正遇上我娘在堂屋灶前燒火做飯,大娘就自己拿個小板凳坐下,兩人就在灶前東拉西扯地閑說幾句家常話,說說孩子啦,說說雞了鴨了什么的。農閑時候,嬸子大娘們一般都是拿著針線活湊在一起,一邊做一邊拉著家常。有時候說到興頭上還會唱支小曲,算是自娛自樂吧。
小孩子們也串門兒。一般都是放學后幾個小伙伴們到某個同學家一起寫作業,寫完作業就開始玩。男孩子們去院子里打用厚紙疊的四角紙牌,或者彈玻璃球;女孩子們則是跳橡皮筋、踢毽子啥的。記得我哥一個同學,喜歡來我家串門,他愛唱樣板戲,大家逗他讓他來一段,而他會毫不含糊地唱起來:“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一手叉腰,一手做著動作,唱得有模有樣。
當然了,人們串門兒也不是光出來玩的,有的也是借著串門商議事情的。記得那時還有生產隊,我父親在隊里管點事,生產隊長就經常來我家串門,除了拉拉家常,順便跟父親商量事情。那時候窮,家里也沒啥好招待人家的,泡杯淡茶,偶爾也喝點小酒,頂多就著點炒花生米和咸菜,聊得昏天黑地的。
“串門兒”雖能增加鄰里之間的感情,也便于交流,但有的人嘴巴不嚴,無心說出的話會招來是非,吵架鬧不和。當時農村人就有很多矛盾都是因為串門引起來的?!按T兒”這一活動,雖然現在依然存在,但多是親朋好友們過年過節禮節性互訪,串門前提前電話先打個招呼,都不會貿然造訪,文明和禮貌是有了,卻又感覺少了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