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我想起了以前過年的日子。我的票證冊子里收藏著4枚蘇州市發行的不同種類的春節票證,分別是鮮蛋壹千克、食糖壹千克、曲酒兩瓶、鮮魚兩千克。4枚票證大小一樣,票面正面寫著“春節商品供應專用券”同一字樣,3枚蓋著蘇州市商業局的印章,另有一枚蓋著蘇州市水產局的印章。
別小看這4枚不起眼的春節購物券,它可決定著一戶人家是否能過一個幸福的春節。如果沒有這幾枚票證,即使你有錢,商店也不會賣給你酒、糖、魚、蛋,沒有這些東西,家里來客時,你拿什么招待呢?所以說,在當時,這4枚春節票證還是能讓全家人歡歡喜喜過個年了。
此外,我還收藏了一枚老家蘭州市1968年冬季補助絨衣票,上面印有毛主席語錄:“必須把棉花抓緊,必須把布匹抓緊。”正面票面印著:絨衣(褲)票壹件。相信許多中年人記憶猶新,過新年時,假如把單位發的衣物票證丟失,那么,這個春節,你就甭想買新衣服了。或者說親戚朋友有結婚的,把你的衣物票證借走,那同樣意味著新年沒有新衣服穿了。
在這些票證中,最珍貴的還是肉票。每人每月僅能領到一張肉票,可買三兩豬肉。當時,人們把這張肉票當成寶貝,但肉和油都很珍貴,有人就把三兩肉票買肥肉,用來煉油了。所以,要想有真正意義的吃肉享受,惟有寄希望于過年。父親到江蘇南通市工作后,有一年春節得到了一張肉票,可用來買一斤豬肉。我記得,父親拿到春節肉票時,全家人都很高興。由于商品緊缺,要提早去商店排隊,否則豬肉就賣光了。春節前一個月,家家戶戶都忙著把平時省下來的魚、肉做成魚干和醬肉。現在,父親還珍藏著這樣一枚江蘇南通市一斤肉票。
在豐衣足食的今天看這些春節票證,令人感慨。昔日的春節票證,成了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