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思考曾經困擾我很長時間: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干部,在走訪慰問中究竟能發揮什么作用?資金幫扶?就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的慰問金,對于幫扶戶來說,真是杯水車薪。技術支持?工作中擁有的某一項一技之長,根本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對幫扶對象提出的問題,我們又常常束手無策。
直到讀到下面這則故事,我對大走訪的定義才有了新的認識。
兒子問銀行家爸爸:“銀行的錢都是客戶的,你是怎樣賺來房子和奔馳車的?”銀行家說:“兒子,冰箱里有一塊肉,你把它拿出來。”兒子拿出來后,銀行家又說:“再放回去吧!”兒子很納悶:“什么意思?”銀行家說:“你看看你的手上,是不是已經沾上了油?”
故事讀完,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一塊肉拿出來再放進去,看似絲毫沒有改變,可實際上已經讓拿的人手上沾滿了油脂。大走訪何嘗不是如此?看似一次平常普通的登門入戶走訪,沒有帶去資金,沒有帶去技術,一時或許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但一定已經在幫扶對象那里留下了什么東西。那是什么呢?
我又想起了平時的微感動:某一天醒來,發現朋友圈或者QQ空間里,好友們發來如潮的生日祝福,心里立即開心得不得了。雖然自己一直習慣過農歷生日,而大家知道的卻是我的陽歷生日,但這沒關系,就想,有這么多人惦記著自己,以后別人生日什么的也一定要記得、要記住。學會關心人、愛人的念頭,在腦海里一時占據得滿滿的。
對,大走訪留下的就是關愛和關心,那是帶著溫暖、令人感動的力量。結對幫扶對象也好,走訪慰問對象也罷,哪怕普通群眾,大走訪就是要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到溫潤的關愛和關心,給他們多一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多一分獲得關愛關心的溫暖和感動,多一分戰勝暫時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更多一分共同迎接美好未來的期盼和寄托。或許,大走訪活動最重要的意義,正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