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了幾年學校幫扶,讓我對農村一些貧困家庭有了一種別樣的認識。
印象最深的一位叫引利,是殘疾人。他的脊柱、骨關節嚴重變形,只能勉強從事一些輕微的勞作。但他腦瓜卻活泛,硬靠著養雞喂牛,家里的日子過活得有板有眼。
一個殘疾小伙子,硬拼硬干,全靠著自己的心血,在父母的幫襯下,日子有了起色。在農村像他這樣的人,是難以成家的,他卻有一個完整的家,媳婦老實木訥,不善言語,有了一對兒子。正是由于他有著一種堅毅堅韌的意志,一邊和疾病抗爭著,一邊努力生活。
在他看來,身殘不可怕,家貧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對生活失去了拼搏的勇氣。他養雞一年兩撥,從來不養大雞,春季養仔雞,雞娃長大了,快到下蛋的時候,他開著一個三輪摩托車走街串巷,不到一月的工夫,母雞就賣完了。
忙罷過后,又開始了下一輪仔雞的養殖,這次全是肉雞,到了八九月,又開始轉鄉走戶,剩下的自己養著,到了年底就是一茬不錯的收益。我曾經和他說過,你可以擴大規模,能養仔雞,就能養蛋雞,可以在自己的地里,蓋房添加設備。你這樣小打小鬧,豈不是把大頭的收益給予了別人!
他說不是沒有想過,擴大規模就要占用自己的耕地,少種一點兒地倒是可以,但雞屎的除臭就跟不上,雞舍在村里,那不就成了一種污染環境的行為。多虧這幾年政府的關愛,他一個殘疾人,能夠親力親為,有了這些養家的生意,比起打工的人強多了。
前幾年,他家一直是扶貧的對象??墒莾赡昵埃麉s要主動退出。在別人看來,實在有些固執、有些傻。對于這種看法他是這樣說的,他能自食其力,能夠靠著這種小本養殖撐起一家人的日子,能夠供給兩個孩子念書,夠了。誰嫌錢扎手,但這樣作為,對于倆娃的成長不好。從長遠說,娃娃大了,自己在學校領著補助,又是幫扶的對象,給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種錯覺,總覺得自己的父母無用。長此以往,總會影響娃娃的自尊心,影響娃娃的成長。雖說他是一個殘疾人,但人殘,志不殘,心不殘,在娃娃的心里,這樣的父親,才是一個像樣的父親。
好樣的,兄弟。你有這樣的勇氣和豁達,守住青山在,何愁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