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圖安逸的種子
文/趙元波
一粒玉米種子躺在窗臺上懶洋洋地曬太陽,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熱烘烘的,真是舒服極了。它哪兒都不想去,就喜歡待在窗臺上曬太陽。在窗臺上,雨淋不到,也不用擔心被鳥兒給啄走了吞到肚子里去,安全有保障;在窗臺上,可以看藍藍的天,看白云在輕輕地飄,熱了,會有涼風吹過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雖然說是一粒種子,需要種到泥土里,才會生根發芽,長成一棵玉米樹,結出更多更好的玉米粒來,可在太陽下曬著,舒心,愜意,它才不愿意到泥土里去呢,泥土里黑咕隆咚的,就是呼吸也不是那么舒暢。在泥土里,還要與像蛇一樣的蚯蚓打交道,那多沒趣呀。在窗臺上,時不時會有鳥兒來高歌一曲,神仙一般的日子,何必到泥土里去吃苦受累呢,有福不享,傻瓜才會那樣子呢!
于是,這粒玉米種子就成天待在窗臺上,曬著太陽,悠哉悠哉。時間一長,灰塵蓋在了它的上面,連主人都把它給忘記了,它就只是一粒種子了,根本就談不上能有發展了。
一粒種子,一味貪圖安逸,很可能就會毀了自己。貪圖安逸,也許就會一事無成。
真正的大廚
文/趙元波
齊如山是一位戲曲理論家,也是一位美食家,對北京城的一些名小吃頗有研究,熟稔于心。
有一次,正值夏天,齊如山邀請一眾朋友在家中小聚,找了京城一位有名的大廚來做菜。大廚做菜很講究,在做一道名小吃爆肚兒時,恰好齊如山在現場,對爆肚兒也有些研究的齊如山感到大廚做的爆肚兒有點生,火候似有欠缺,就對大廚說:“我感覺這爆肚兒火候還有點不夠,有點生。”
沒想到,大廚的一番話讓這位美食家刮目相看。
大廚說:“如果你就在廚房里吃,當然就有點生了。現在是從廚房到你宴客的東院,還隔著三個院子的距離,這會兒是夏天,天氣熱,爆肚兒端過去,在路上還能保溫催熟,端上桌的話剛好合適,吃在嘴里一點也不生。”
還真是給齊如山上了一課,一道小吃,沒想到,人家大廚竟然把天時地利的因素都考慮進去了,不愧是有名大廚,考慮問題十分周到,滴水不漏,難怪做的菜好吃。
能把別人沒有考慮到的細小因素都考慮進去了,才是真正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