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女裝何時能回歸正常審美”話題登上熱搜。上衣越來越短、裙子越來越瘦、褲子越來越長,90斤的女生只能穿L碼……這種極端化的白幼瘦設計已經不止一次遭到消費者的吐槽。但在各種“女團風”和社交媒體的推動下,這種“童裝化”審美不但未被取締,反而一度成為品牌方吸引消費者的賣點。(4月8日 中新網)
女裝的設計可以多樣化,但絕不應讓荒誕畸形的“白幼瘦”審美占據消費市場。
女裝尺碼的縮水,是其“童裝化”的具體表現。當“BM風”“女團風”等形形色色的時尚潮流席卷網絡,許多商家嗅到了流量密碼。他們通過極端瘦削的穿搭模板和型號制造身材焦慮,利用“自律”“高級感”等標簽,吸引消費者買單,滿足人們對“瘦”的追求,同時能夠縮減布料降低自身制衣成本。隨后,再通過“微胖女孩也能穿”這一營銷話術,將正常衣服以高價賣出,從各個環節刺激消費、實現盈利。
女裝“童裝化”這一現象,產生的影響是多層面的。在商業領域,它雖為部分商家帶來了短期的經濟利益,但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來看,其負面影響不容小覷。這種現象悄然將過度追求 “白幼瘦” 的審美觀念植入社會文化之中。許多身材正常甚至偏瘦的女性被打上了“微胖”的標簽,使她們產生嚴重的身材焦慮,陷入過度減肥的深淵。這不僅會嚴重損害女性的身體健康,滋生不良的社會風氣,也在讓人們在追求“小碼”的過程中,面臨經濟、健康、心理等多重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童裝化” 女裝不僅對成年女性產生影響,對兒童也可能帶來不良后果。部分商家為制造熱點話題,將所謂的 “奶辣風” 童裝推向市場,以此來吸引消費者。這種做法會干擾了兒童正常審美認知的形成,極有可能引發兒童心理早熟等問題,對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消費者、行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消費者應增強自我審美意識,不被單一荒謬的時尚浪潮所裹挾,追求適合自身的美。其次,服裝行業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回歸理性設計,根據真實的身材數據推出衣物,不要讓設計為了“潮流”而喪失人文關懷。同時,公眾應借助各類社交媒體,營造多元、積極的審美氛圍,共同抵制畸形審美對女性的不良影響。讓服裝產品切實發揮服務人的功能,而不是成為束縛人們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