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過去的事物不厭其煩地在夢境中出現,將思緒一次次引溯到過去的日子,例如供銷社。記憶中,最向往的地方就是供銷社,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供銷社神氣地賣貨。以至于,流年帶走太多的回憶,對于供銷社里的柜臺貨架、油缸醋壇的擺設,仍然記憶如昨,清晰明了。
印象中的供銷社很大,至少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是如此的。供銷社坐北朝南,兩扇大門漆成綠色,橫貫著一根漆黑的門栓。進了門,就能看見柜臺,商品被歸類放置,分為幾個柜組:東面是糕點、調料,扁長的竹筐里摞著齊整的餅干抑或面包,泛著油亮,讓人垂涎欲滴。靠南墻擺著兩個大瓷缸,密實地蓋著塑料蓋,每每有人提著瓶子買油或買醋,售貨員總會提起蓋子放置柜臺,一手拎起瓶子,一手將提簍斜插入液面,迅速拎起,穩穩地將油或醋灌入瓶中,嫻熟的技藝讓人嘖嘖稱奇。
北面貨架最長,依次是文具、日用品、煙酒茶葉,年畫被高高掛起,特別深刻的是胖乎乎的娃娃捧著鯉魚咧嘴笑的畫面,經年以后,每次看到可愛的孩子都會想起年畫中的寶寶。
北墻中間貨架分開,鑲著玻璃的老舊的門歪斜著,地上有序地擺滿了叉子、耙子等工具,锃亮的鐮刀掛在貨架邊。
最西邊擺滿了布料、針線、塑料,靠南墻是各類菜種等。那時候,最向往的日子就是過年,扯上幾尺布,做件漂亮的衣服就是一年中幸福的時光了。母親領著我站在柜臺前,我仰著頭看售貨員和母親一邊拉呱,一邊裁布:深黑銀星的尺子在花布間騰挪,手中的白滑石畫好標記,鋒利的剪刀剪開小口,售貨員捏住小口兩端,用力一扯,“呲啦”一聲脆響,布已裁好,幾番對折,遞到母親手中。
那時,水果是奢侈品,平時很難吃到,家里僅有的水果罐頭還要逢年過節送人。一次,一個外地人買了一個桃罐頭,用多用軍刀撬開蓋子,叉子挑著黃橙橙的桃子送入嘴里,我們一群孩子仰望著那個人,分明感覺到那黃桃清甜可口,那罐頭汁清澈甜蜜,幾個孩子只咽口水。
男人們總會聚在農具柜臺,手中夾著旱煙,煙霧繚繞著永遠沒有休止的評論話題。色味俱全的食品和琳瑯滿目的文具最能捕獲孩子們的心,一天天在柜臺前輪班逡巡,眼神里流露著太多的渴盼和希冀。鄉人,無數次走進我的夢中,溫潤了無數次的夢境。
時光如梭,慢慢的,經銷店、小賣部、超市春筍般成長,供銷社在眾人的世界里慢慢萎縮了。可是,供銷社曾經怎樣地吸引著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心,也曾經怎樣,把樸素而又真摯的鄉情演繹,讓我們在如水的時光里,感受著故鄉的溫暖,經久不息,日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