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飛機(jī)降落在太平洋中部的一個小島,51歲的吳鐘華,只身前往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是個小國家,小到陸地面積只有811平方公里。但它的地理位置卻挺特殊,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而又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國家。
811平方公里,其實(shí)是33個島嶼,像一把珠子撒在狹長的一片水域。離它最近的澳洲大陸,乘飛機(jī)也要10多個小時。島上沒有報紙,沒有電視,郵差一個月來一次。
他去了,作為中國的外交官,他要去建立大使館。
去時,大使館上無片瓦,下無地基,臨時租用的館舍,只是一棟草房。
他緊鑼密鼓地制作館牌,豎起旗桿,安裝通訊設(shè)備……布置會場,準(zhǔn)備食物。忙碌了三天之后,開館招待會拉開帷幕。基里巴斯總統(tǒng)夫婦及要員到場,該有的歡迎、祝賀,一樣不缺。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吳鐘華向全世界宣告,中國駐基里巴斯大使館成立!
島民大多住在棕櫚葉制成的棚屋內(nèi),光著腳,吃著生魚生蝦,過著近乎原始的生活。入鄉(xiāng)隨俗,中國大使,也這樣過。
使館就如同祖國的領(lǐng)土,像鳥兒筑巢般,他開始設(shè)計建造使館,滿島去買建筑材料,找人施工。從僅有草房一棟,到建成最標(biāo)準(zhǔn)的館區(qū),五星紅旗在椰樹林里飄揚(yáng),步道通向海邊,道旁繁花似錦。
他是館長,也是辦事員、采購員、招待員、旗手、司機(jī)、廚師、安保、會計、花匠……
由于基里巴斯的特殊位置,二戰(zhàn)期間曾被日軍占領(lǐng),又被美軍投下3000噸**。有天清晨吳鐘華接到警察局通知,使館附近發(fā)現(xiàn)一枚500磅的**,需要立即撤離。吳鐘華餓著肚子在外流浪了一天,待拆彈專家排除隱患,才得以返回。
他遭遇過盜賊。那天外出工作晚歸,與盜賊撞個正著,他抄起棍子追,然而夜色漆黑,賊人很快隱匿。他趕緊進(jìn)屋檢查,保險柜完好,只丟了抽屜里的幾十澳元。
也遭遇過車禍,被醉鬼的摩托車撞暈,醒來十分后怕:如果我突遭不測客死他鄉(xiāng),保險柜內(nèi)的經(jīng)費(fèi)和文件,豈不都成了謎?他趕緊返回大使館,將保險柜的開法用中文寫在工作筆記上。萬一有那么一天,國內(nèi)前來處理后事的人,就能順利接管自己的工作。
吳鐘華一個人,在小島堅(jiān)守了三年。胸懷恢廓,守土有責(zé),他不孤單。每天清早,一個人升國旗,將國歌唱得很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