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年,有除夕圍爐的習俗。詩云:“守歲圍爐竟廢眠”。由此可見,圍爐是中國人冬日里最溫情的團聚方式。西方過圣誕也圍爐,只是他們圍的不是紅泥小火爐,不是美味火鍋爐,而是靠墻砌的壁爐,一種室內生火取暖的設備。
圣誕節時,一家人圍在溫暖的壁爐旁,孩子們從彩燈璀璨的圣誕樹上取下禮盒,再打開,然后就有滿臉的幸福與驚喜。于是,孩子們對能帶來禮物的圣誕老人格外鐘愛,大人們則為他們美麗的謊言而開心地笑著。這是西方經典的圣誕畫面。這個節日的亮點是什么?不是精美的禮物,不是和藹的圣誕老人,在我看來是壁爐,是壁爐里那條漆黑的供圣誕老人進出的煙囪。為什么圣誕老人身上從來沒沾上一點黑色的煙灰?這你可別問,因為童話是純真的。
不久前,我讀過一篇介紹壁爐方面的文章,寫得很溫情。故事是說圣誕前,為了沖淡憂傷的情緒,一個帶著女兒的離婚女人,買了很多材料裝飾她的門窗。可是,到了第二天,她就看到對面那家的裝飾與她完全一樣,而且還超過了她。又一個平安夜的前一天,她終于忍無可忍,決定比拼到底。她爬上房頂裝飾屋檐,沒想到卻下不來了。于是,她的女兒叫來了警察。一個威武的警察把她從房頂上抱下來,問她為什么會跑到房頂上去?她回答說,鄰居的裝飾總是模仿她,所以她一定要贏得這場比賽。那個警察笑了笑離開了。平安夜,有人敲她的家門。她打開門,發現門外站著那個警察,還帶來了一束鮮艷的玫瑰花和美味的蛋糕。警察告訴她,他就是她對面的鄰居,一個人初到這個城市,孤單地生活著。當他看到她家如此絢麗的裝飾時,也決定要好好過一個圣誕節。于是,每晚下班回家后,便到她家門前,看她是如何裝飾布置的。說到這里,兩個人都開心地笑了。此后,他們一起圍在壁爐前取暖,享受著這溫暖的爐火……
我很喜愛這篇文章,圣誕節是如此令人開心,還有那么多溫暖的故事。而壁爐,更是讓這個節日充滿濃濃的情意。
圣誕節的壁爐里總是發出令人興奮的噼啪之聲,空氣中彌散著松脂燃燒后的芳香。橘紅橙黃的火焰跳著永不重復的舞蹈,火舌的尖端鑲著藍白相間的花邊,煞是好看。壁爐旁擺放著一棵圣誕樹,上面掛滿了小飾品:圣誕老人、圣誕襪、大雪片、彩球、禮盒、彩帶,五彩斑斕。窗外的路燈、街道、樹枝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這就是我喜歡的圣誕氛圍。
建筑大師萊特曾說過:“壁爐是一種象征,它意味著你有父親和一群家人,它開敞、溫暖,可以避難。”是的,壁爐旁的圣誕,給我們勾繪了一個充滿親情的畫面:家人、朋友圍爐相聚,品著美食,話著家常,講著故事……看著那忽亮忽暗、美輪美奐的火苗在眼前跳動,溫暖便撲面而來,親情也隨之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