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咯咯地笑。笑著笑著憂傷就悄悄爬上了心頭,咯咯的笑變成了嘴角淺淺的微笑。再后來微笑沒了,只是默默地看著,也忘記了零食,最后淚就輕輕地來了。唰的結尾,我毫無設防,淚流滿面。現在扒拉一下這部片給我留下的“青春”。
1、最喜的兩個角色
大學時的鄭微。我覺得那是另一個小燕子 。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可愛、活潑,為愛夠勇敢、夠傻、夠賴皮。像男孩那么主動,又有女生的溫柔、活寶、貼心。這樣的女生,大概很少有男生不被征服吧。
成人后的林靜。成熟、深沉、安靜。他似乎很智慧,平靜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敏銳的心,能直戳你內心的脆弱。他能很懂你,而他于你卻似乎從來都是一個謎。這樣的男人很吸引我。
2、最喜的兩種愛
大學時鄭微對阿正的愛 ——直接、主動、熱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當愛來得那么莫名其妙時,多數女生會猶豫徘徊,如果對象是像阿正那樣的跟自己有過過節的人,一定會壓抑住那份愛,將愛化作冷漠甚至討厭,但是鄭微選擇了接納。女生主動追一個男生,在那個年代應該算是新聞事件吧,即使是放在今天雖不新鮮也是很讓人動容的,所以我真心佩服她啊。我喜歡敢愛敢恨的女子,那樣的坦率、簡單、真誠。跟這樣的人相處,會讓人感到很真實、安心。
據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兩個來自不同星球的人,有著各自的言語與解讀方式。所以,男人總覺得女人不可理喻,女人永遠看不懂男人的世界。我很想知道在男人的世界里“矜持”是一種什么美,它似隔著紗巾的美人,透著朦朧與夢幻?還是征服一個這樣的女人會更有成就感?很多朋友,男的、女的,都告訴我,對男人女人要矜持要hold住,即使你有感覺對方不表白的話,你也不要表白。誰表白的早了、誰愛的主動了,誰就輸了。對這樣的信念,我聽在耳里,記在腦里,卻到不了心里。我認為,愛,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遇到一個讓自己想去愛的人,我覺得就是件幸福的事。如果遇到了那個人,卻因為自己的防備自己的小心,而不敢靠近那個人,我會覺得自己是懦弱的。若如此,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愛,那也活該,一個不敢去愛的人,又有什么資格來要求得到愛呢?而為愛爭取過、努力過,即使沒有結果我也不會覺得遺憾。
另外,莞莞對趙世永的愛,愛的沒了自己。沒尊嚴的愛,看著讓人心疼,卻難以叫人心服。所以比之莞莞對趙的愛,鄭微顯得有骨氣。
張開對阮莞的愛——含蓄、安靜、綿延
“你知道滿天星的花語嗎?那就是永遠甘當配角。”張開對莞莞應該是一見鐘情的吧。而莞莞早已有男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莞莞的愛。常給她送滿天星,匿名的。一直在她周圍、看著她,靜靜的。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會第一個伸出手。他愛的那么安靜,那么無聲無息。若不是莞莞死后,他帶著滿天星到莞莞的墓前去看莞莞,我們怎么也猜不到片中那匿名的滿天星會是這個外表痞痞的張開送的,怎么也不會知道他對莞莞的那份不記姓名的愛。這樣的橋段,有點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人對男人的愛,愛的靜悄悄,愛的卑微,卻能在塵埃里開出一朵凄美的花。
鄭微的熱烈、張開的寧靜,在我看來一樣美麗、一樣動人。因為,或許,愛的形式有千萬種,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愛,其內核是一樣的,與形式無關。
3、青春不是拿來懷念的
多年后,阿正約鄭微到曾經那個海洋館,和當年一樣,他們坐在臺階上看海豚。阿正忽然問鄭微:“我能重新愛你嗎?”,這時的鄭微早已不是曾經那個為愛癡狂不顧一切的小燕子,她平靜的說:“青春是拿來懷念的。”
青春,一個開始渴望愛的年紀,一個敢愛敢恨性格分明的年紀,一個無所顧慮的年紀,誰都會懷念。但它不是拿來懷念的。我們從來不需要特意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來懷念某個夏天某個地點某個人,除非你故作感傷故作長情。所以,說青春是拿來懷念的,有點矯情有點言不由衷。青春是屬于每個人特殊的記憶、特殊的成長,一直與我們同在,它始終流動在我們的脈搏里,靜靜的,無需刻意去懷念。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道門。一道通往成熟的門。門外的我們,還是個坐不住、赤著腳肆意奔跑的孩子,門里的我們已學會安靜的坐下來喝杯茶,聽別人一段故事。
青春無需去懷念,但你會記得它,會不自禁去回望它。曾經的腳印,串成了今日的曲線。回首,是對過往的一種感恩與接納。
4、不喜歡重拾舊愛的安排
當年阿正說:“我已經習慣了貧賤,但是我不能忍受我心愛的女人跟我一起受窮。”鄭微說:“我愿意跟你一起吃苦呢?”阿正近乎歇斯底里地吼叫著:“我不愿意!”。最終這個不允許他的人生有一厘米誤差的男生選擇了公派留學,離開了鄭微。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阿正選擇回來重新愛鄭微。為此,他放棄了他曾經追求的。這次是他追她。她會答應嗎?片子在一個當年的鏡頭下落下了帷幕。導演把答案拋給了觀眾。
我認為,林靜的重現,會讓她重拾曾經對他的愛,那是一份曾未了的情緣。但,她和阿正,她曾經的對他的愛太炙熱,已為他燃燒過,死灰是不會復燃的。但,留在記憶里依舊讓自己動容,所以,我認為她是不會接受阿正的。
電影的后半段我是不認可的。一,鄭微,一個那么敢愛那么熱愛生活的女孩,不可能一直活在過去的愛戀里,不可能多年來始終一個人;二,鄭微重遇林靜也就罷了,阿正怎么會也重新出現!年輕時的愛情是足以讓每個人懷念,但是,如鄭微所說,生活里不只是愛情,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多年后去重追舊愛,這樣的事只能說只能放在電影、小說里,且放得不高明。歸根到底還是求完美、求團圓的心理在作祟。三,莞莞的死,安排得太刻意。似乎只是為了尋求一點悲劇的美感——死,讓青春不朽;然后換幾滴觀眾的眼淚。莞莞是個好女孩,安靜的愛笑的女孩,這樣的女孩是會有好運的。讓她去死,那是嫉妒的詛咒。
最后,青春永垂不朽,即使年華已逝,但它已是我們的一種心態。愛可愛的、吃好吃的、聽好聽的、看好看的,人生如是,至少在青春的過去式里,我們曾為愛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