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趙麗穎主演的電影《向陽·花》成為輿論焦點,不僅因票房破億成為清明檔黑馬,更因角色塑造和演技評價引發兩極爭議。央視節目專家直言影片“消費女性苦難”,給全片打3分,批評趙麗穎演技“浮且假”,尤其對刑滿釋放女性的刻畫被指扭曲失真。面對質疑,趙麗穎的圈內好友紛紛發聲力挺,張亮更在社交媒體公開為她站臺,呼吁公眾理性看待藝術創作與演員付出。
角色爭議背后的敬業底色
《向陽·花》中趙麗穎飾演為女兒鋌而走險的底層母親高月香,其“野草型”角色設定與過往形象反差極大。為貼近聾啞人設定,她提前三個月學習手語,甚至在劇組日常交流中也堅持使用,帶動全劇組被動掌握手語技能。導演馮小剛曾盛贊她“為角色毀掉臉”的敬業態度,片中零下十度垃圾場拍攝的沉浸式表演,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絕望與堅韌。這種“豁出去”的表演方式,恰是好友們發聲支持的核心,演技評價可以討論,但努力不該被抹殺。
媒體報道的羅生門與真相
爭議發酵期間,網絡一度流傳趙麗穎“對角色不滿”的采訪片段,引發軒然大波。馮小剛工作室迅速辟謠,澄清該言論實為工作人員在制作特輯中的表述,卻被斷章取義炒作。趙麗穎本人也通過社交平臺直接打假,其團隊更聯合片方發布拍攝花絮,展示她為角色設計的方言臺詞、市井造型等細節,用事實回擊“演技浮夸”的指控。這場鬧劇折射出娛樂報道的失真困境,也讓馬銳等好友的聲援更具現實意義,當信息碎片化傳播時,知情者的證言尤為珍貴。
向陽而生的藝術探索
從《第二十條》的聾啞母親到《向陽·花》的刑釋人員,趙麗穎近年持續挑戰邊緣女性角色。盡管被批“同質化”,但好友透露她刻意選擇這類題材:“她想為沉默的大多數發聲”。陳奕天等業內人士評價影片“讓人在苦悶中見希望”,而趙麗穎演繹的高月香“像野子般逆風生長”,正是當下焦慮社會需要的治愈力量。或許正如她微博所言:“就是命硬,豁出去,活下來”,這場輿論風波終將成為她轉型實力派路上的一次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