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寵物保險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問題。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圍繞寵物保險的投訴眾多,投訴內容集中在寵物保險賠償難度大、理賠周期長、賠付金額與宣傳不符等。
寵物保險實際應用情況如何?為何被頻頻吐槽有“坑”?該如何進行規范?記者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采訪。
“2元!2元!2元!每月花2元即可獲得最多1萬元的賠償額!并且覆蓋多種疾病,常見的腸胃病、犬瘟、細小病毒等,都可以申請理賠,全國超過1萬家定點醫院,升級后免費送驅蟲、狂犬疫苗、寵物營養師電話咨詢服務,快給你的寵物增添一份保障吧。”
“不要等生病才后悔,××寵物險,每月一杯奶茶錢,安心一整年,投保即享受寵物生病無門檻理賠,保障范圍內意外受傷也能賠,給自家毛孩子安排寵物險太值了!”
……
在各大社交平臺,像這樣的寵物險廣告隨處可見,而寵物主購買后引發的投訴糾紛也屢見不鮮。
多位專家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解決寵物保險亂象,一方面要通過建立完善寵物身份識別制度,解決騙保問題;另一方面要建立公開透明的寵物醫療體系與價格體系,制定行業標準,加大執法力度,提升寵物保險行業的規范化與專業化水平。
廣告宣傳天花亂墜
定點醫院頻繁更換
“寵物體檢醫療費用?不需要!寵物高額醫療費用?不需要!現在只要一份寵物險,就可以在寵物生病時報銷70%的醫療費用,而且是全病種保障,就連意外受傷也包含在內……”為了吸引寵物主投保,保險公司打出各種極具誘惑力的宣傳語。
以某平臺月銷量超2萬的一款尊享版寵物險為例,保障期限1年,保險價格為每月49.75元,一年保費597元。寵物投保年齡為3個月到9周歲的寵物犬、貓,保障內容為寵物疾病及意外醫療保險金(先天、遺傳性疾病除外)。在保險期間內,被保險寵物遭受意外傷害或罹患疾病,可以前往定點醫院辦理理賠申請,寵物醫療責任累計賠償限額1.2萬元,每次事故賠償限額1000元,免賠額0元,在指定寵物醫療機構每次事故按70%的比例賠付。
此外,該寵物險宣稱,在普通的保險責任之外,還有寵物醫師電話咨詢、郵寄體外驅蟲藥等專屬服務。且就醫范圍廣,全國4000余家定點醫院提供醫療服務,涵蓋大部分貓犬品種和城市。在產品介紹下方,含有寵物主花1600多元檢查及藥物費用,申請理賠后獲1000元賠償的事例。
除尊享版外,該平臺還設有豪華版、普通版等多種寵物保險版本,最便宜的只需每月8元,除了沒有增值服務和理賠額度低外,乍看起來寵物險能夠做到“每月幾元錢了卻‘鏟屎官’煩心事”。
但事實是否如此?在社交平臺、消費者維權平臺等公開平臺上,記者發現,消費者針對寵物險的抱怨聲不斷。
今年3月,來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李玲(化名)在購買一款寵物保險時關注到,她所在的城市有能夠進行理賠的定點醫院,購買寵物險可以使用保險贈送的寵物疫苗服務。但當她購買后去預約打疫苗時卻發現,App顯示所在城市沒有定點醫院。此外,保險承諾的免費寵物醫生電話咨詢服務,她打了很多次都沒有接通過。
“我打保險公司官方服務熱線也一直無人接聽,后來聯系了在線客服,對方了解情況后,讓我留下手機號碼說過幾天會聯系我,可到現在還沒人聯系我。”李玲說,從3月初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一直沒有得到保險公司的回復,而且4月的保費還被自動扣了。
家住河南省南陽市的王萍購買寵物保險后,也遇到了定點醫院突然“消失”的問題。今年2月,王萍瀏覽一款寵物險時,發現其中一家合作定點醫院就在自己家門口,于是便直接支付了一年的保險費用。投保完不到一個月,王萍家的寵物犬因吃壞肚子需要治療。她打開App準備預約時發現,原本家門口的寵物醫院已不在定點醫院行列,也不知道保險公司什么時候改變了定點醫院。
遇到這種情況的寵物主人數不少。來自云南省昆明市的王莉(化名)告訴記者:“投保寵物險后不久,我帶小貓去看病,辦理理賠申請時卻顯示在非定點醫院就診,只能按照40%比例賠付,700多元的費用只報銷了200多元。”
記者發現,在某款寵物險的投保須知及重要告知里有這樣一條規定:保險人有權根據實際合作情況、綜合服務質量和整體風控考量對醫院清單進行調整,用戶出險時須以頁面顯示的最新定點/非定點醫院清單為準,非上述清單內醫院發生的相關費用,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短時間內,定點醫院不斷更換,從而影響了投保人權益的實現,這是否合理?
遼寧瀛沈律師事務所律師錢宇認為,保險公司調整定點醫院和非定點醫院清單從法律上看沒有問題,但進行調整一定要提前告知消費者。“這些定點醫院關系著消費者寵物治療費用報銷的多少,如果隨意調整,很容易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此必須提前通過能讓消費者知情的方式,比如短信、電話、消息推送等,向消費者作出告知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