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海底總動員2》的上映,確實是個驚喜,一下子把我拉回了13年前,一切都變得好熟悉。那時在省圖旁邊的千匯電一影院,看了人生第一部動畫電一影,便是《海底總動員》,如今不記得當時是否哭過,但始終沒有忘卻一種一溫一暖的東西流淌在心里。于是,在首映的當天,果斷去觀影,這次,依舊在電一影院淚流滿面,也許這么多年,一直都是個淚點非常低的孩子,而看了那么多電一影,最喜歡的,始終是動畫電一影,數的出來的,除了《超人總動員》《小王子》《大圣歸來》《怪物史萊克》《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還 有好多好多,比起成一人的世界,充滿了令人不恥的虛偽與狡黠,動畫里,卻因為那不被輕易看出的隱喻而令人從另外的角度反觀世界,我以為,那更具表現力。
這讓我突然回頭去想,當年的《海底總動員》的主題是什么,那時才8歲的我,自然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只被那兩只可一愛一的小丑魚和多莉迷住,又會被恐怖的鯊魚嚇到,而今想起,卻覺得沒有那么簡單,它是一個父親成長的故事,從膽小懦弱到為孩子勇敢闖蕩,不再躲閃的故事。誠然遭遇過傷痛,但終究要從傷痛中走出來,對于馬林(小丑魚爸爸)來說,還 有尼莫(小丑魚兒子),那就是希望,不是讓人消極地生活著,而是堅強勇敢地樂觀活著。那么《海底總動員2》又說了什么呢?還 是個成長的故事,是一只健忘的魚最終發現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就不用擔心回不了家的故事。這里的“家”除了父母,或許還 有更深的喻意。它依然經歷一路的兇險,最后獨自一個人,學著判斷身邊的環境,做出決定。小丑魚尼莫曾經說馬林和多莉有著完全不同的行一事風格,看起來是兩個類型,但其實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互補的兩種處事方式,多莉是直覺型,只要認定了,就去做,不會顧慮那么多,馬林則反復考量,最終下定決心。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有時需要我們只在意本心,果敢前行,有時則需要我們審時度勢,三思而行,二者看起來矛盾,但實際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只是看我們所處的環境,需要我們怎么做。成長固然有許多兇險,但不去試試,怎么能行?
我在看到多莉和父母相見的那刻,嚎啕大哭,這或許表明在我內心深處對于“家”的一溫一暖的渴望,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一愛一與一溫一暖,無論做子女的走了多遠,有種渴望,在父母心里,也在自己心里。《海底總動員2》結束了,13年,經歷太多了,但這份回憶,這份感覺,依舊美好,這是任憑歲月如何流轉都改變不了的。
【第2篇】
最近無意中在ccTV-6看到迪斯尼動畫片《海底總動員》,雖然沒有看到開頭,但魚爸爸馬林尋找魚兒子尼莫的情節很快地吸引了已為人母的我,一直看到結束,口中仍在喃喃自語:“一部好片”。
在評論這部片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劇情的概要:魚爸爸瑪林是遠近聞名的膽小鬼,他謹小慎微的保護著自己的兒子尼莫,不讓他受一點傷,為此尼莫常常與瑪林發生爭執,甚至有那么一點瞧不起自己的父親。有一天,向往到海洋中冒險的尼莫剛游出了他們所居住的珊瑚礁,就被一艘漁船毫不留情地捕走了。為了救回心一愛一的孩子,膽小怕事的父親踏上尋找自己兒子的漫漫征程,并最終在途中結識的朋友多利和海龜龜龜的幫助下,戰鯊魚,斗海蟄,歷經重重險阻尋找兒子尼莫,最后得以一團一聚。
看完片子,我有兩方面的感受:一是父一愛一、親情的偉大;二是對孩子而言,有時候放手讓他們單飛也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先來說說偉大的父一愛一。在馬林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放過與兒子下落有關的任何蛛絲馬跡,就算自己身處險境被敵人攻擊,仍不忘利用敵人身上的光亮來尋找兒子的下落;與大白鯊的幾次驚險追逐,也曾讓馬林萌生退意,但在生一性一樂觀的多利的鼓勵下,他下定決心,并在與鯊魚、海蟄等的斗爭中逐漸改變了自己怯懦的一性一格,懂得了如何用勇氣與一愛一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最終成為兒子心中的英雄。可以說,是一愛一讓馬林變得勇敢,并讓他始終如一地去尋找兒子直至一團一聚,如果沒有這偉大的父一愛一,馬林不可能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地去尋找尼莫,也不會從一個膽小鬼變成海底生物心目中的大英雄。
至于放手是種責任,我想很多父母都做不到這一點,甚至可能包括我自己。老是怕孩子走彎路,怕他(她)會受傷,老是想用自己的一套經驗來指引孩子成長。看完片子,我的想法是希望日后寶寶長大以后,自己能用所謂的經驗給她一些指導,也要在適當的時候讓她接受磨練,在困難中學會面對失敗,培養戰勝挫折的勇氣。片中的尼莫不就在金魚缸里結識了一班朋友,并在實施逃離金魚缸、回到爸爸身邊的計劃中慢慢成長了嗎?
劇中還 有一個不得不說的重要的角色——帝王魚多利,她是一條熱心、樂觀而又有間歇一性一健忘癥的魚,她與馬林偶遇后就一直陪伴著他去尋找尼莫。而多利的樂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馬林,在馬林遇到困難、遇到強敵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退縮、甚至是放棄,而多利則不是。就算被兇猛的鯊魚吃進肚子里、就算前面有成千上萬的海蟄成為他們的路障,多利也不忘搖頭晃尾地唱歌、跳舞,大有戰略上藐視敵人之勢。這種藐視有時是一種莽撞,有時是一種樂觀,她和原本膽小謹慎的馬林形成了鮮明對比,并在尋找尼莫的過程中最終成為和諧的互補。(我老是在想,導演把多利安排是一條雌一性一的魚,應該也是以此比喻在現實生活中的男一女之別:男的想法會復雜一些,瞻前顧后多一些;而女的想法或許會簡單一些,但往往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因此,男一女還 是要互相學一習一滴,呵呵)
個人還 有一個很“俗”的念頭,就是導演應該在最后安排馬林、多利和尼莫成為一家人,換想是在人的社會中,一男一女患難見真情、最終成為伴侶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劇中最后的片段,他們三“魚”在一起非常地和諧,而有健忘癥的多利居然牢牢記住了尋找尼莫的地址——這對她來說是個奇跡,馬林也在多利被海蟄重重包圍的時候帶著她勇敢地突圍,所有的這些,都是他們可以組成一家“魚”的理由——要是我當導演我就這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