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一路走來
傅盛簡介
傅盛生于江西,學于山東,起步于廈門,入行于北京。他來北京本為考研,迫于生計,走入職場。2002年,傅盛加入3721,開始跟著周鴻祎,一直到雅虎,再到奇虎,從一線員工做到360安全衛士總經理。
2008年8月傅盛從奇虎離職,后轉做投資。翌年9月,傅盛創立可牛影像,并在與前東家奇虎簽下的18個月競業禁止協議期滿之后,推出可牛殺毒,重新殺回互聯網安全領域。直到2010年11月10日,可牛與金山安全合并組建金山網絡,傅盛出任CEO。
傅盛到目前為止的職業歷程,繞不開兩個人:周鴻祎與雷軍。前者將其帶入安全軟件行業,成其之名,又敗其之功,將其推離行業,并恩怨情仇相衍,成為讓人看不清的“羅生門”;后者為其創業投資,將其拉回安全軟件行業,并將其推至金山網絡CEO之位,可謂賞識有加。
時也?運也?人也?站在2012的門檻上,傅盛總結其已知人生有四個重要的點,一是入對行(IT行業),二是做好產品(360安全衛士),三是創業可牛,四是做金山網絡CEO。他還強調“勢”——時勢造英雄,“勢”是環境,是先決條件,沒有“勢”其他都免談,個人有多大能力都是白搭。
我的成長特別草根
去年(2011年)5月,我回了一趟母校,拜見恩師。恩師看著我說:“以前有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現在想來未必正確。更多的時候,是‘舞臺有多大,心才有多大’。一個人的成長依賴于環境,如果當年你選擇留校,我相信今天看到的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你。”對恩師的這番話,我深以為然。
和那些出身名校或者海歸的互聯網精英們相比,我的成長特別草根。
我生于1978年,在江西長大,在山東上大學。1995年考到山東工商學院(當時稱為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完全是一場意外。那時是先填志愿再考試錄取,這所大學是我隨手填寫的第二志愿,想不到竟真被調劑到這里。
幸運的是,當時雖是三流學校,卻有一流老師。一位英語老師對我說:“大學,是你成為你想成為那種人的地方。”因為這句話,大學期間,我一直努力做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我的專業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學校唯一與計算機沾邊的學科,我對計算機的興趣就是從專業課中培養起來的。當時的電腦并不普及,學習電腦不是容易事。為了接觸系里辦公室唯一的電腦,我把鍵盤對應的26個字母寫在手指上,練習“無機”盲打,提高打字速度,并主動承擔幫助老師和同學打印材料的工作。
后來,我還創立了“電腦技術協會”,最后這個協會發展成為這所大學唯一的省級優秀學生社團。我通過這個協會聚集了一幫愛好電腦的同學,邀請校外人士來做技術講座。那時候我們講的技術都是很基礎的,什么是486的CPU了,如何安裝windows系統了……比較高級的交流就是C語言編程,都是我們自學的。大二的時候,我們協會給學校做了一套有3D動畫、語音、字幕介紹的多媒體演示系統,國家教委在考核我們學校時看到,給了我們極大的褒獎。
我在大學里基本上是非常好的學生,所有能拿到的榮譽,什么省級三好學生啊,省級學生干部啊,都拿到過。1999年畢業時,院長親自來和我談,希望我能留校,待遇很不錯,最終我拒絕了。我那時候想的是這個破學校我待夠了,我一定要出來改變世界,結果出來以后發現現實很殘酷。現場招聘,簡歷都投不出去,因為學校的名字太差,別人都沒聽說過。
后來我去了廈門的廈華電子,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廈華打算借鑒DELL的營銷模式做電子商務,我是電子商務部的負責人。但1999年互聯網都興起沒多久,B2B的電子商務環境并不成熟,注定了我不能做出什么成就。(注:這是傅盛提到的一個“勢”——環境)那時的還沒想過做什么IT互聯網,我認為我以后會是一個管理型的人才,就只想著往這方面靠。
2001年,我就來到了北京。來北京的目標不是找工作,而是想考MBA,給自己鍍層金,因為學校實在是太差了。到了北京之后我發現北京的物價比較高,為了養活自己,我不得不找了份工作。我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國信貝斯軟件公司負責開發企業全文檢索技術。
第二年,我跳槽到了3721,在這里,我遇上了周鴻祎。
360時代執行力
我是個涇渭分明的人,恩是恩,怨是怨,他也有他的個人魅力和值得學習的地方,否則他今天在市場上也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功。但是他也一定有他自己的問題,否則我也不會離開。
對周鴻祎我是挺感恩的。但是,第一,感恩這種心態是一個人單方面完成的,你不能永遠活在這種狀態中,那樣就成了我一輩子欠你的,成了你的精神奴隸。我還是覺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的感恩是自己的心理狀態,達到一種內心平靜就足夠了。
第二,感恩應該是相互的。我今天能走到這一步,是因為我在那家公司工作鍛煉的經歷,我當然感恩。但是我也為那家公司創造了價值,如果沒有我,流氓克星還是叫做流氓克星,而不是今天的360安全衛士。另外如果不是我把360安全衛士的價值做出來,周鴻祎也不會看到,就不會有后面一些產品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成就了我,我也成就了你。
周鴻祎在做事情的執行度是非常強的,我在前面有三年的時間和他一起共事,在執行度上從他身上學了很多東西。
今天的周鴻祎可能會有很多改變,但是我在的360時期,周鴻祎本質上并不是一個產品經理。周鴻祎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會在很多點上學、借、試,但是可以回顧在360之前的3721時代,有沒有一個真正是用戶喜愛的產品?這是我內心最誠實的評價。
恩怨糾葛不是一場可以策劃的事,我與360的罵戰不是策劃出來的。如今,這種恩怨也差不多結束了。我待人接物還是很隨和的,但是,如果你說我在一些事情上面不想贏,或者說愿意吃虧,肯定不是真的。一個人想做成點事情,沒有好斗的性格是不可能做成的。我跟周鴻祎的這種恩怨,如果我真的想要去鬧的話,離開360的時候是最好時機。那個時候鬧對整個團隊的影響力完全不是十八個月后甚至兩年后所能比的。
每個人都會有沖動,我不會因為這種沖動去故意的突破某種底線,這些也不是我刻意炒作,我很不想去招惹這些事情。其實,我還是比較傾向于去做一個簡單的產品經理,能夠把一個產品做好,產品是你最好的聲音。我覺得以后就拿產品去說話,不想再在個人問題上說這些恩怨。
實際上與360的這場罵戰也不會造成什么主流影響,大家就當笑話看了罷,一點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產品和業務上找到突破口,在這個市場上取得勝利。我記得喬布斯傳里面有一句話,你們就算再次證明我是一個混蛋,那又怎么樣呢?我對這件事情的反思是,反正這事過了也就算了,以后再也沒有這些方面的糾葛,已經了結了。
在金山網絡,我肯定有信心做出比360安全衛士更好的產品,人總是在不斷的超越自己過去的一個影子。但是有時候人生就像打牌,你能打成什么樣取決于你抓到的牌。抓牌有的時候憑一點點運氣,你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抓到好牌打出去。在360時代,我幾乎是在一個很懵懂的時候抓了一手好牌,然后順勢把它打了出去。
抓住一個勢
離開奇虎之后,我遇到了雷軍。我對雷軍的情感,到今天都是百分之百的感謝。我在雷軍身上學到了很多。
剛才我說過在周鴻祎身上學到了執行力,但沒有學到視野。雷軍教我什么叫視野。所謂視野就是站在一個真正的高度去看事情,做事情。雷軍給我講了一些話,讓我茅塞頓開,讓我也不斷地學會盡量站在一個高度去看問題,這時候你的思路就會不一樣。人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方法論,而雷總的方法論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度。
我第一次見雷總是我離開360以后大概一個多月,由別人引見。為什么我覺得他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是因為他們做小米的時候,每次見他都在用不同的手機,每次都跟我講這個手機那個應用,他也跟我深度地解讀過一些蘋果的原則。今天小米的成功或者說這種知名度,不是偶然的,是水到渠成的。這都源于他對產品的深刻的理解,然后抓住了一個“勢”,找到一個市場,最后做出來,而不是撞出來的。
有人覺得小米手機的名氣其實就是雷軍本人的名氣,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這種看法非常膚淺。個人的影響和產品本身的影響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周鴻祎剛創辦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