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尹明善的前半生在貧窮和勞改中度過,后半生從零開始,艱苦創業,成為大器晚成的百億富豪。他告訴我們: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命途多舛
尹明善從小就喜歡讀書,7歲時母親送給他一本《精忠說岳轉》,他讀的津津有味,并將“天堂地獄皆心造,煩惱憂愁各自修”作為一生的座右銘。
12歲時,由于祖上是重慶涪陵的大戶人家,尹明善成了“黑五類”,和母親一起被下放到農村。
盡管家徒四壁,但尹明善非常積極、樂觀。他初高中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將課外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在校報上發文章,跟著樂隊作曲、搞音樂。”
可是,厄運再次降臨。1958年,正在上高三的尹明善被人舉報有“右派”言論。3年后,他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發配到了長江邊上的塑料廠進行勞動改造。
從此,他開始了漫長又孤獨的勞改生涯,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喂豬、拔草、清掃牛棚。
為了排解情緒,尹明善嗜書如命,從《中華上下五千年》到《史記》,從《茶館》到《四世同堂》,甚至靠著一本英文詞,花了一年時間啃完了英文原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斗轉星移,一晃20年過去了。
1979年,中央開始落實知識分子政策,41歲的尹明善終于得到平*。重獲自由的那一刻,他感慨,“姜太公81歲出山,我才41,一切都不算太晚!”
棄文從商
由于尹明善文字功底扎實,他被安排到重慶電視大學當老師,并于2年后,成為重慶出版社的一名編輯。
在報社期間,尹明善勤奮刻苦,“一年中光是采訪過的人物就有2百多”,“每天要寫一篇經濟評論,快趕上了經濟學家”。
1985年初,尹明善一位老朋友的公司連年虧損,聘請他去做經濟顧問,結果不到半年,那位朋友的公司就轉虧為盈,實現盈利20多萬。
尹明善意識到自己在經商方面的天賦,決定棄文從商,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
他編輯的第一套書是《中學生一角錢叢書》,這是一套中小學生百科全書,出版后的第一周就被瘋搶,年銷量突破3000萬套,尹明善也因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60萬。
此后3年,書社生意順風順水,尹明善穩坐重慶市民營書商前兩位。
然而,不安于現狀的尹明善很快就把書社轉給了別人,自己背著一個包到全國各地旅游。
有一次,尹明善回老家看望母親,恰巧碰到一位發小是經營摩托車廠的,抱怨發動機難買。“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商機!”尹明善靈光一現,“馬上生產發動機!”
大器晚成
1992年,54歲的尹明善在重慶郊區租下一間不足40平米的房子,招來9名員工,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立志“3年之內造出全中國最先進的摩托車發動機。”
但是一缺資金,二沒經驗,尹明善要想造出發動機談何容易。不過,他還是信心滿滿,決定“買配件,自己組裝。”
一個月后,尹明善推出第一批發動機,經過檢測全部合格。由于價格優惠,質量過硬,發動機的銷量直線上升,小車間也變成了“力帆集團”。
不過尹明善并不滿足于此,他用三個策略為力帆插上騰飛的翅膀。
首先,潛心專研產品,推出力帆摩托車,讓公司形成“摩托車 發動機”雙輪驅動的新格局。
其次,跟足球聯姻,高價買下“寰島”足球俱樂部,改名為“力帆”。隨著力帆俱樂部在甲A漸入佳境,“力帆摩托”也被全國2億多球迷記住了。
最后,走向國際,他仔細調研過后,選擇在南非建立組裝廠,“通過南非輻射整個非洲大陸”。到了2002年,力帆摩托車已經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力帆在A股上市,72歲的尹明善身價超過1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