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經濟條件一般,也應該有一場鄭重其事的婚禮。相愛的成年男女,在正好的時機,按一種特殊的禮儀形式,走進婚姻,很有必要。
這是一次小結。首先是照片大集結,從百天照到青蔥少年到昂揚青年,從小學、中學、大學的端正畢業照到幼兒嬉戲、外出旅游到婚紗西服照,依次排序,婚禮播放,一一亮相。其次是故事大薈萃,商量和操辦的過程,大家聚在一起,父母、祖父母、姑姑姨姨、兄弟姐妹們會把所有關于這個男孩女孩的往事一一想起,并不斷附和補充,那些溫暖的故事重復多少次也不覺啰嗦。
這是一次融合。相戀時,一起做事,一起玩笑,不論遲早,夜里要把她送回家,免了女孩父母擔憂。在一場婚禮后,女孩正式嫁到婆家,隨丈夫一起生活。隨著大紅引魂公雞的回歸,踏進了夫家門,從此成了一家人,家庭關系,人均增加一層乃至多層。兩個家庭,結了兒女親家,成了或松或緊的命運共同體。
這是一次分割。多年緊隨父母生活的男孩女孩,現在要建立起一個新的核心關系了。分割感最強的當屬女孩父母。悉心養育了多年的孩子,出落得如花似玉;為了女兒出嫁,操辦良久,鋪蓋、衣飾、壺瓶、花饃,擺了滿屋。婚期一到,在歡喜氣氛中,連人帶物,被“洗劫一空”。母親在女兒出嫁時長流的淚水,有不舍有失落、有無奈有擔憂,心痛的感覺,堪比一次分娩。新媳婦娶進門,男孩的父母在喜慶增加人口壯大家庭的同時,也隱隱感到一種分割。父親的舉止更要端正些了。母親偶然瞥見兒子的神情,發覺另一女人魅力遠超自己,暗生一絲醋意。
這是一次教育。結婚對新郎新娘來說,是最重大的成人禮。新郎在跪拜祖宗、稟告父母時,他作為家族一代傳承人的接力感會油然而生。當他收到親友的祝福和紅包,披著舅舅精心置辦的錦緞紅花,帶著父母的囑托,在眾人的前呼后擁中去迎親,他的自信心充滿胸膛。當他在新娘家行禮認親后,抱著新娘離開閨房時,男人的兩頭擔當感會驟然增加。當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呵護女孩一生的承諾時,男人的責任感明顯增強。新娘在化妝師精心打扮后貌若天仙,在父母的再三叮嚀中頻頻點頭,在閨蜜的陪伴下再吃一口家中的魚兒餛飩。再抱一抱,就要和親人分別了,以后與至親這樣的親近不會太多了。即將離開,想想母親的養育之恩、父親的嚴厲訓導,想想孩提時代的無憂無慮、姐妹們開心的游戲玩笑,心中不禁五味雜陳。少女時代結束了,將要開啟一段新的人生了。出家門的不舍,一聲最簡單不過的“爸媽,我走了”,一家人霎時淚滿眼眶。穿上嫁衣,成為妻子,再也不是孩子了,再也沒有父母無條件的寬容理解了。隨新郎去往新家的路,不長不短,正可容得下新娘的一段獨思。那里有可期的愛情,有不大熟悉的環境,也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甚至很不一樣的生活理念。幸福中忐忑如何適應,追隨中祈禱好運相伴。
鞭炮喧天響,迎親車隊完成了光榮使命。在鑼鼓隊秧歌隊的熱烈簇擁中,在新郎家人的集體歡迎下,新娘來到了新郎家大門口。燈籠一串串,喜聯二三副,親友四五層。送親的總管——新娘的舅舅或叔伯,確認禮節無差錯、送女隊伍安頓好,才發話“可以下轎了”。新娘接了嫂子或婆婆發的下轎紅包,新郎抱起新娘,一股勁沖向家里,沖進新房。光鮮的婚房內,紅帳輕垂,喜慶環繞。一對紅燭,搖曳生輝。墻上的大幅婚紗照,堪比明星。婚床上用干果圍成的桃心形圖樣特別醒目,每樣干果都漂亮勻稱,核桃在最外圍,上面貼上小小的雙喜貼,向內依次擺上紅棗、花生、桂 圓、蓮子等,早生貴子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大紅床單上繡著龍鳳呈祥圖,床上整齊疊放著新錦緞被子,床頭放著一對小小威猛老虎花饃,床邊四角貼著大大的“箭”字。佳偶天成、天作之合、大紅“囍”字,墻壁、門窗、衣柜,滿眼都是。一對新人坐在婚床上,主角感、溫暖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滿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