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從一張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講到了這樣的事例:一位美國科學家做了一個試驗,他選擇8個身體健康、學歷、智商、經歷相似的退休老人分成兩組進行幾年的跟蹤調查,其中4個老人閑居家中,什么也不做,書也不看,安享天年;另外4個老人則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堅持讀書寫作。三年后,發現那4個閑在家中什么也不做的老人,一個患了癡呆,3個腦力水平低下,反應遲鈍,很多過去學過的知識都忘了,就連簡單的字詞,很多也寫不出來。而那4個雖然退休,卻依然保持各種社交活動,從不放棄讀書和寫作的老人,沒一個患癡呆病,腦子都特別好使,反應靈活,身心都很健康。
這個事例對我觸動很大。我雖未退休,但也是近60歲的人了,除了干好本職工作以外,還有必要堅持勤學習,多寫稿。我甚至想好了,再過一年退休后人越來越老了,但不能不與外界聯系,不與他人交往,不堅持看書學習。俗話說“三天不讀,口生;三天不寫,手生”“曲不離口,拳不離手”。這里,我也希望已經退休的人們,做到多與外界聯系,常與他人交往,堅持看書學習,學著寫點小文章和日記之類的東西,雖不求登報見刊,卻使晚年生活過得充實和有樂趣。
我明年即將退休,之后進入老年人行列,我想我能堅持做到注重鍛煉身體,重視讀書,多與別人接觸,多參加單位和社會上的各項活動,不停地學習新知識。懷著這種心態,我如今堅持每天閱讀報刊文章,堅持給新聞媒體寫稿,目的不僅僅為發表,更多的是不停地鍛煉自己的腦子,不讓腦子“生銹”。
事實證明,我年齡雖不小了,但越活心態越年輕,腦子越好使,反應不遲鈍,面對新生事物不固執。我用寫稿來健腦,讓自己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這使我保持了年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