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碧拼娙税拙右椎倪@首《聞雷》寫驚蟄時節來了,雷聲時常響起,天氣逐漸溫暖,草木欣欣向榮。寥寥數語,形象地道出了驚蟄節氣的氣候特征。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仲春時節的開始,也是全年溫度回升最快的節氣。古時稱驚蟄為啟蟄,西漢戴德《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氣溫轉暖,春雷始響,雨水增多,萬物蘇醒,大地一片盎然生機,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古代的詩人們對于節氣變化向來敏感,多愁善感的詩人對“驚蟄”這一節氣更是不惜筆墨,紛紛吟詩賦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驚蟄”佳句。
宋代詩人舒岳祥在《有懷正仲還雁峰詩》一詩中寫道:“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痹娙送ㄟ^寫驚蟄節氣到來的景象,抒發送別友人的惘然離別之情?!皟和κ顷惾耍4夯匕l興新。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彼未娙岁懹蔚倪@首《春晴泛舟》語言平易曉暢,格調清新雅致,道出了詩人對驚蟄這一美好節氣的至情之意。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彼未娙岁懳墓绲倪@首《驟雨》讀來朗朗上口,妙趣橫生。宋代詞人蕭漢杰的《菩薩蠻·春雨》寫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觀田家》:“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詩人描寫了農人整日忙于農活,卻連隔夜的糧食也沒有,而自己不從事農耕,俸祿卻來自農家,心中滿懷愧疚。詩人對農人充滿真情實感的憐憫之情令人動容,也使得這首詩廣為流傳。
驚蟄時節,品讀古人的“驚蟄詩”,感受“‘九九’艷陽東風吹,氣溫回升雨水增”的美妙景象,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