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這幾天,天陰陰的,索性尋一雅靜之處散心。想起了山上那棵千年銀杏,盡管離葉子變黃還有一段時間,想著現在去觀賞的人肯定會少。說去就走,早上十點鐘左右,我乘坐公交車到了秦嶺北麓的祥峪入口,沿著一條上山的路南行,走到一所學校靠北的山墻邊拐彎向東走,再沿著學校的山墻往南拐,便到了古觀音禪寺。
在進入古觀音禪寺之前,我先是沿著祥峪上山的路一直往上走,我很想上山去看看,最終我停在了學校門口,我發現這個山邊的學校非常美麗,占據的地盤也不小,學校大門兩邊長著茂密的樹木,尤其是兩棵挨著墻生長的柿子樹,樹枝上掛滿了紅柿子。
大約是午后一點二十七分,學校里的廣播響起,學生們開始上課了。隨后我便折身沿著學校的山墻往古觀音禪寺去了。在學校的北山墻外面,我一度停止了腳步,學校里上課的孩子念書的聲音傳來,真的好聽,讓我不禁停下來靜靜地聽了一會兒。這所學校里蓋了好幾棟樓,最東邊是一個很大的操場,緊挨著古觀音禪寺。多好的一所學校呀。
秋天是一個暖冷交替的季節,寒冷的日子越來越近,農歷八月還是暖的日子,樹葉還是綠色,只是有了冷翠的感覺。一個人走在山里的路上,零星有汽車通過,對比起城市的街道,這里還是安靜得多。我走得很慢,路上有農家擺的小攤,出售自家種的蔬菜、水果,有一個籠子里裝了一只大公雞,盡管不買,看看心里也是歡喜的。
寺廟的建筑古色古香的,除了樹,那些青磚青瓦的房子、臺階鋪的石頭、路和院子里鋪的青磚,還有香爐和大水缸,仿佛都有禪的味道。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如今的古觀音禪寺是在原址上維修與重建的,山門、大殿、鐘鼓樓、云水寮等,皆面貌如新。步入其間,綠樹掩映,草地茵茵,青磚青瓦,梵音清唱,香煙繚繞。只覺得日子慢慢,走一步便是一步的輕松坦然。一個人的范圍是廣闊的天空,但是你走進了一個佛的世界,暗香疏影橫斜,晝夜交替如茶飲,人心是不待風吹而自落的花瓣。
古觀音禪寺之所以有名,當然是源于那一棵千年銀杏樹,這棵樹如今在青磚砌成的圍墻里面。如果是秋深時節,銀杏葉黃了,游人如織。我也喜歡看一棵千年銀杏樹壯美的瞬間,選擇銀杏葉還綠的時候來樹下觀賞,主要還是怕人多。人少的時候,暮鼓晨鐘的廟宇,一種靜謐的心境,一種肅穆的氣氛,從竹林到松柏以至水中的荷葉,這一切景物都會是靜的回音。
沿著青磚鋪成的小路走,路的一邊是寮房,另一邊是濃郁的竹子,迎面便是蒼翠的南山,云煙繚繞著山峰,日光無聲地陪伴我的身影。走過這一段短短的巷道,巨傘一樣伸出枝葉的千年銀杏樹,慢慢進入了眼簾?!扒鷱酵ㄓ奶?,禪房花木深?!焙芸?,我便站在了千年銀杏樹的欄墻上。一邊是古樸建筑的禪意,一邊是南山的雄偉氣勢,距今已一千四百年的古樹,歷經滄桑,依然生機勃勃。歷史需要見證嗎,這棵樹該是最直接的記錄者。我站在青磚砌筑的欄墻上,走近一圈看這個歷史的活標本。這棵大樹的確氣象非凡,我想象如果樹上的葉子全部變黃的那種美妙——一團黃色的火焰,尤其是從山上往下看,一團黃金的巨傘,地上鋪滿了黃金葉片的毯子。那一陣子,古觀音禪寺一定人滿為患,那時我不會進入寺內,我會爬上山去,站在高處欣賞美景。
在圍墻上往北看去,古觀音禪寺盡收眼底,幾座大殿和兩側的建筑肅穆有序,院子里及通道旁都樹木蔥蘢,綠意盈盈。我特別喜歡這種靜美的感覺。
巍峨挺拔的千年銀杏樹,漸漸彌漫著淡淡的暮煙,寂靜的寺廟,以幽靜滲透我身心。千年的銀杏樹已在我的身后,我默默期待著葉子變黃的日子,那時黃金的葉片掛滿枝頭、鋪滿思念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