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倦南窗下,條然睡思催。紅日過墻去,清風入幕來。幽夢迷莊蝶,荒云隔楚臺。覺來香縷在,虛室絕塵埃。”(南宋·張玉娘《春睡》)健康和長壽離不開睡眠。漫畫家左川先生因積勞成疾,被迫中斷了近四十年的漫畫創作。一位老中醫為他把脈后說:“你的睡眠欠賬太多了,從現在起你必須多睡,把睡覺當成治病一樣重視;其次才是吃藥調養?!眻猿至藘赡?,左川先生又能搞創作了。所以,左川先生見到和自己病情接近的朋友,就一定會現身說法,“你多睡覺吧,保管有效”。
傳統養生講究“三分調,七分養”,但重點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中醫理論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科學試驗也表明:不吃飯,人的生命最多能堅持42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可維持14天;而不睡眠,人的生命最多堅持不過7天。所以,美國教授伯尼韋布戲稱睡眠為“溫柔的暴君”。但是,莎士比亞卻把睡眠比做“生命宴席上的滋補品”。中醫養生名著《養生三要》說:“安寢乃人生最樂。”詩曰:“不覓仙方覓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氣爽,真不啻無際真人?!敝嗅t對睡眠的經典解釋是:“陰氣盛則寐(入睡),陽氣盛則寤(醒來)?!?/p>
“午窗春睡中,堆枕起來時。瘦怯羅衣褪,慵妝鬢影垂。舊愁消不盡,新恨忽相隨。有蝶傳魂夢,無鴻寄別離?!保纤巍ぶ焓缯妗洞核罚?a href=http://www.zzjyg.cn/jiaoyu/19408.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春天,既是四時之首,也是最好的睡眠時節。春季養生,應注重“睡養”。而“睡養”的原則,《黃帝內經》有精辟論斷,“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毛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北宋·陳克《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有人形象地比喻:“睡眠好比給電池充電,是儲備能量。”睡眠是健康的“終身伴侶”。在中醫理論中,“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認為,睡覺方位對人的睡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独侠虾阊浴ぐ矊嫛氛J為,“首勿北臥,謂避陰氣”。孫思邈也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強調:頭為“諸陽之會、元神之府”,“陽氣升發所向,北首而臥陰寒之氣直傷人體之陽”。所以,“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當然,“睡養”的睡姿也是很有講究的??鬃釉凇墩撜Z》中說:“寢不尸”,“睡不厭屈,覺不厭伸”?!肚Ы鹨健さ懒逐B性》進一步指出,“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也就是說,側睡的養生效果最佳。
“春力著人春睡重,葉底黃鸝鳴自送。綠暮朱欄日觀明,回廊側戶風簾動。”(北宋·寇準《春睡》)中醫理論中,肝屬木,喜條達,與春相應而生發、舒展。因此,春天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而春季“睡養”,首先是“養肝”。《黃帝內經》說得很清楚,“人臥則血歸于肝”。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春天來了,萬物復蘇,自然界的陽氣會升發。中醫認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應順應天時“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也應當讓自己的肝臟得到足夠的休息,以應付繁重的解毒和消化工作。按現在的實際情況,兒童“夜臥”最好不晚過九點,成年人最好不要晚過十點,年輕人不要晚過十一點。
古人云:“春者,蠢也,動也。”春季睡眠法三原則:“按時入睡,過時不候”“午睡一刻鐘,補夜一小時”“體腦并用,形與神俱,精神乃治”。也就是說,春季“睡養”要和運動調養相結合。春天空氣清新,最有利于修葺和改善臟腑功能。清代畫家高桐軒寫的《養生十樂》中有“漫步之樂”,說“起身靜步于中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煥然爽朗,胸懷為之一暢”。對于整天坐著不動的辦公一族而言,不說“聞雞起舞”吧,至少也應順應生物節律習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吸收點大自然的活力,既能煉氣保精、增強抗病能力,也能調養精神、改善“春困”。
當然,春季早晚溫差大,應當嚴格保暖,運動也不要過于劇烈,避免肺部受涼或大量出汗而受涼。春季還多霧霾,霧霾里多有毒有害的不明物質,霧霾天氣就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喜歡到戶外跑步、跳舞、做操的朋友,應當選在清晨汽車尾氣最少的時段,并避免在汽車很多的主干道周圍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