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朋友送他剛被浙大錄取的女兒去浙大的紫金港校區(qū)報到,辦好各種入學手續(xù),中午大家就一起去食堂用餐,00后女生是熟悉熟悉新環(huán)境,我們這些70后則是想借機重溫下大學食堂。
浙大紫金港校區(qū)的“大食堂”號稱亞洲第二大食堂,果然名不虛傳,大得讓人發(fā)暈。選擇困難癥了一番,我們進了“風味餐廳”。一進去我就忍不住驚叫:“這還是學生食堂嗎?確定不是美食廣場嗎?”全國各地的特色風味小吃一應俱全,還有西式快餐,面包、甜品、飲品區(qū)……反正只要你想得到的,幾乎都有!
“現(xiàn)在你好放心啦,再也不用擔心我吃不飽吃不好了吧!我說不要帶吃的,非要塞那么多進來,還說以后想吃什么給我快遞!”00后女生幽幽地諷了她媽一句。
“現(xiàn)在我更擔心了,食堂伙食太好了,怕你沒等畢業(yè)就吃成個大胖子,找不到男朋友怎么辦!”她媽媽也幽幽地反諷了女兒一句。
看著琳瑯滿目的美食,我們又一次選擇困難癥了。好不容易選好了自己愛吃的,邊吃邊忍不住感慨,這頓飯,就被我和朋友夫妻倆吃成了憶苦思甜現(xiàn)場會。
我們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念的大學。那時大學食堂所供應的食物,花色品種真的是乏善可陳,除了光看賣相就讓人提不起食欲的大鍋菜和米飯外,能換下花樣的只有蛋炒飯、炒面、面條。校門口邊上靠圍墻搭了個快餐店,那個店只有個小小的窗口,提供盒飯,窗口外永遠排著長長的隊伍,全是我們這些學生。回想起來真不是有多少好吃,只是食堂里的飯菜實在太過寡淡。
當然最可憐的還是那些留學生,他們吃不慣中國菜,又沒有其他選擇,我認識的幾位德國留學生,每次來食堂吃飯,都是炒面、炒面、炒面、炒面、炒面……
而晚飯去食堂吃的同學就更少了,因為到了傍晚時分,有一支神秘的美食隊伍出現(xiàn)了,悄悄地潛到學生公寓樓的圍墻外,一輛小小的堆疊得高高的三輪車停了下來,迅速拆解組合,像現(xiàn)實版的變形金剛,成了一輛餐車,借著昏黃的路燈和一盞應急燈,世界第六大料理——安徽料理就熱熱鬧鬧地開張了!炒飯、炒粉干、炒粉絲、炒面,油煙嗆人鍋鏟鏗鏘;砂鍋煲、粉絲煲、餛飩煲、餃子煲,熱氣騰騰突突翻滾;還有大餅烤紅薯烤玉米,一只高高的汽油桶,兩壁貼著梅干菜大餅,爐火通紅香氣亂竄……這香味,足以讓你自動屏蔽那糟糕透頂?shù)男l(wèi)生。每天晚上和死黨從自修教室出來,總要繞到后門,每人要一只砂鍋餛飩,再來個梅干菜大餅,圍坐在簡易桌子邊,夏天吃得滿頭大汗,冬天又凍得瑟瑟發(fā)抖。可我們都不埋怨,因為食堂的就餐環(huán)境也好不到哪兒去,冬冷夏熱,除了幾只大吊扇,就沒別的取暖或納涼的設施了……
哎,這一回憶,就沒完沒了,送新生變成懷舊會了,趕緊剎住話頭,三個前輩學長語重心長地總結(jié):“真是羨慕你啊,現(xiàn)在大學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都這么好,一定要好好加油哦!”
“哎喲喲,瞧你們妒忌的,要不索性你們再考一次吧,反正現(xiàn)在讀大學沒有年齡限制,也好體驗一把我們現(xiàn)在幸福的大學生活,免得遺憾終身喲。”00后女生嘲諷我們。
忍不住眼睛一亮,“這個倒是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