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補、候補、補白、補位、補丁、補充、填補、修補……凡是跟補組成的詞,似乎總讓人感覺不太受重視,很難成為首選,更難閃耀。
比如,足球場上的替補隊員,只能在場邊觀戰,很難被矚目。只有在主力隊員受傷或發揮不佳時,才有機會上場,而且上場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甚至是在比賽接近結束時。
又如,團隊里的候補人員,都是處于預備狀況,只有在正式人員離開退出后,才有機會增補進去。
再如,報刊上的補白稿件,只有在版面大致排完,尚有少許空隙時,才有機會填補上去。
……
那么問題來了:補是不是因此就可有可無,沒它們,同樣也可以?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它們都非常重要。
一支足球隊有替補隊員,才能確保戰術的連貫性,能換下傷員或發揮不佳的球員,保證場上始終有11人(紅牌罰下的情況除外),以保持優勢或扭轉敗勢;一個團隊,有候補人員,才能后繼有人,持續發展;一塊版面,有補白的稿件,才能長短和諧,搭配得當。
補的重要性,還在于能實現效率和性價比的最大化,花小錢辦大事:車胎破了,打上補丁,便能繼續奔馳;衣服破了,縫上補丁,還能再穿;木桶出現了短板,補上一塊,便能避免“木桶效應”。
補,同樣也能出彩。
替補上場的球員,往往能出奇制勝,在短時間內立下奇功;候補人員,常常能給團隊帶去新鮮的血液和活力;補白的稿件,因其別樣風格,往往很受歡迎。
當然,補出來的精彩,絕不是自然而成的,而是有所準備,有所努力所得來的。
替補球員除了平時要和主力隊員一樣,認真刻苦訓練外,在等待上場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狀態,在場邊熱身,密切關注場上的戰況,摸清對手的路數,上場后才能一招制勝,帶來奇跡。
候補人員,要把自己當正式人員來看,跟進學習,與團隊保持步調一致,才能迅速融入,實現無縫對接。
補白的稿件,雖然短小,但也一定要精悍,做到文短意深,觸動人心,發人深思,才能補得到位,補得精彩。
破碎的文物,經過巧奪天工的修補,亦能再現真容,發出璀璨的光芒來。人生失意時,只要不放棄,積極努力,依然還能補救,依然還有再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