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仍有諸多問題待規范
自2014年至今,寵物醫療險發展雖已經歷時8年,但仍然處于行業發展初期,存在著定價不合理、銷售不規范、理賠不便捷、消費者不信任等諸多問題。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購寵物醫療險最大的阻力仍是“理賠難”問題。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以“寵物保險”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共379條投訴記錄,內容大多涉及“理賠難”問題。而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中,亦有用戶表示,在申請寵物醫療險理賠時收到拒賠通知。
具體內容上,部分保險公司進行寵物醫療險理賠時處理拖沓,拒賠理由五花八門。例如,有消費者表示,在申請某款寵物保險的理賠時,系統中顯示的定點醫院成了非定點醫院,可報銷金額出現差異;寵物出現口腔疾病需要治療,理賠時保險公司稱口腔疾病為“寵物美容”而非“寵物醫療”,不予理賠。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市場各類保險條款、常見問題及理賠案例,對消費者作出兩點提示:其一,可選擇已經使用寵物臉識別或鼻紋識別技術的保險,減少因識別差異造成的理賠風險。其二,投保前需仔細閱讀該產品的承保病種、賠付的比例和額度、等待期和其他限制條件,如保障范圍、等待期、投保年齡。
而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寵物醫療保險產品的理賠金額、精算定價等常見難題都仍需探索。
實際操作過程中,線上寵物險產品理賠過程客戶報價與市場價差別過大的情況時有發生,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和核查。同時,由于技術等因素的限制,保險公司難以實現高效的風險管控,盡管目前已經出現了寵物樣態識別、鼻紋識別等技術,但其準確性及成本控制都有待加強。
此外,保險公司與寵物醫院的合作模式也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理賠體驗。
記者注意到,社交平臺上有多起寵物醫療險理賠糾紛均與寵物醫院與保險公司合作不暢有關。
理賠過程中,保險公司所需要的寵物就診病歷、就醫診斷證明、正規發票和費用清單等資料,都需要寵物醫院配合開具;若是在非定點醫院就醫,則需要醫院進一步提供營業執照、動物診療許可證以及主治醫生的執業獸醫資格證等。
但現實中,有消費者表示,帶寵物就醫后,寵物醫院表示無法開具相關發票;亦有消費者在非定點醫院就醫,申請理賠時向醫生索要相關證件遭拒。
盡管市場仍有諸多問題待規范,但未來,低滲透率疊加風險保障需求缺口,“它保險”市場仍有巨大潛力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