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世界與混沌社會的內心隔絕__《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是朱佩賽·多納托雷導演《個人回憶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講述的是一個天才鋼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長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這個世界也沒有為他留下任何的痕跡,沒有國籍,沒有出生登記,或許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張粘合好的音樂碟。1900從未踏足陸地,相比于那些執(zhí)著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維珍尼亞號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純潔心靈與這個社會的格格不入。
如果說《海上鋼琴師》是朱佩賽·多納托雷導演對與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認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國便是這種充滿利益與誘惑的混沌社會的具體反映。似乎所有的乘客從歐洲遠到而來,直至為映入他們眼中的自由女神而驚呼,摘下禮帽,大肆的搖臂,只為迎接那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影片中的美國承載了大多人的夢想,諸如片中出現(xiàn)的小偷,1900說他總是會第一個發(fā)現(xiàn)美國,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滿期待。而1900背道而馳。
而整部影片對于1900的刻畫則大多深入內心,導演將觀眾帶入了一個自我封閉的純潔世界。似乎是對這種心靈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與船共沉,又使人覺得這似乎更像是導演對于這個時代之中純潔與美好的消逝,所表現(xiàn)出的深深的無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處的時代是這個沒落時期的開始。他將自己拘束在這艘船上,其實是對廣闊世界的恐懼。正如他自己所說“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這樣的幾句臺詞,發(fā)人憐憫。
這是一部蕩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整部影片充滿了極端的浪漫主義色彩。故事的一開始,Max的回憶,便將整部影片的發(fā)展套路凌駕于現(xiàn)實之上。現(xiàn)實中絕不會有1900這樣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們心中良知共性的結合,是人們內心深處純潔的寫照。但這種產(chǎn)物卻又與現(xiàn)實社會相抵觸,這樣兩種極端的反差,構造了整部影片藝術基底。
影片的音樂絕對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奧·莫里康內大師所譜寫的樂曲,再一次打動了觀眾。與影片基調的完美結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藝術表現(xiàn)力上得到了質的飛躍。與其他的電影音樂不同的是,片中的音樂不僅是藝術表現(xiàn)的輔助,更是故事情節(jié)的直接參與者。幾次的演奏,從與Max共度的順風鋼琴,到拋開樂隊的個人演奏,再到與爵士樂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飆琴大戰(zhàn),對于女孩的癡情彈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時內心模擬的悅耳聲音。每一次彈琴都融入到劇情發(fā)展之中,成為一條主線,同時也成為了影片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在鏡頭的使用上,影片出現(xiàn)了大量的對比蒙太奇鏡頭。比如在到達紐約碼頭時,乘客們的熙熙攘攘與大廳中1900孤寂身影的對比。一個熱鬧,一個安靜,這樣的反差發(fā)人深思。在飆琴的一段中,1900的瘋狂的彈奏,觀眾沉迷其中,假發(fā)掉了也不知道,還有煙頭掉在自己褲子上燒起來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驚呼,形成了一靜一動的效果。另外,影片通過鏡頭的快速變焦來表現(xiàn)主體的變化,省去了繁瑣的獨白,讓觀眾通過直接的視覺效果更真切的體會當時的場景 ,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線與色彩的使用上,導演在自然光的基礎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線來渲染藝術效果,這同時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義色彩,與整體風格和諧統(tǒng)一。片中大抵表現(xiàn)的是1900內心的憂郁,以至于影片從頭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調,顯得凝重而哀傷。
但就影片的細節(jié)上來說,個人認為在某些方面的處理上還存在缺陷。片中與爵士樂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飆琴的一段無疑是精彩的。1900勝利了,但他的勝利來自與他高超的技巧與手法。我認為,假使1900能通過鍵盤上彈奏的音符來引起眾人內心的反思,來喚醒人們心中沉埋的單純,便會使得這段戲在精彩的同時還能更貼近于影片主題。
這是我對于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里。他與這個社會只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
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