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無盡的奧秘之海,從遠古先民對浩瀚星空的仰望,到如今我們對宇宙的不懈探索,人類對太空的向往從未停歇。在這片逐夢的星途上,中國航天科技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寒假里,濟南市舜耕小學四年級級部組織開展了以“探索航天 走近科技”為主題的系列實踐活動。“研、走、創、評”中,同學們踏上科技探究實踐之旅,在趣味與挑戰中,探索現代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的無限魅力。
圖片
研
數說航空史語誦航天情
圖片
1956年,中國航天開啟逐夢蒼穹的征程。1970年,重量僅173千克的“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2003年,神舟五號遨游太空21小時,實現中國人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20年,嫦娥五號歷經23天,帶回1731克月球樣本,中國航天無人探月技術達到新高度。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這些數字串聯起中國航天的奮進軌跡,彰顯著中國航天科技的強大實力。四年級級部的學生們以數據和事實為基礎,精心挑選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數據,通過圖表、動畫等形式,讓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有了直觀的展示,生動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
老竇和小豆豆們
,贊 3
航天英雄是探索宇宙的先鋒,他們肩負使命,無畏挑戰,用勇氣和智慧創造歷史。他們以堅定信念和卓越技能,為我國航天事業鋪就堅實道路,讓五星紅旗在浩瀚宇宙熠熠生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航天夢、中國夢奮勇前行 。同學們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航天英雄們的感人事跡和航天科技的神奇之處,展現了學生們的創意和才華,表達出自己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向往。
走
數智化發展 沉浸式體驗
圖片
數字技術賦能生活,會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呢?探究過程中,四年級級部的同學們來到山東省博物館開展“數智化發展 沉浸式體驗”活動。從踏入展廳的瞬間,古老文物借助數智技術“活”了過來,同學們仿若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在互動裝置前積極探索,在虛擬場景中沉浸式感悟文化魅力。專業講解員用數字化導覽設備介紹文物,學生可掃碼看3D模型。在沉浸式體驗區,VR、AR技術讓學生穿越時空,3D投影重現古代山東,學生驚嘆不已。此次活動讓歷史文化鮮活,激發了學生興趣。
走出博物館,同學們走上街頭,走近科技展館,觀察、體驗、感受。大家驚喜地發現,數智化技術已深深融入城市生活:智能交通系統讓道路不再擁堵,無人超市讓服務更便捷,人臉識別系統走近平常百姓家……數值化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同學們相信,隨著數智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家鄉濟南的明天更美好。
創
巧手創科技 童心探未來
圖片
對科學技術以及航空航天發展的學習和了解,激發了同學們濃厚的創作熱情。大家腦洞大開,把廢棄易拉罐變成了衛星主體,用舊塑料瓶搭出火箭箭體,連快遞紙盒都搖身一變成了飛行器的機翼……同學們利用廢舊材料,如紙板、塑料瓶等,制作出了各種航空航天模型。這些凝聚著環保巧思與航天夢想的作品,不僅外觀精美,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更承載著同學們對浩瀚宇宙的無限向往,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老竇和小豆豆們
同學們用手中畫筆,在這一張張手抄報上,繪就了一場絢爛的航天之夢。有的細膩勾勒火箭升空瞬間,有的生動描繪太空站的模樣,還有的科普航天知識,讓大家了解宇宙探索背后的故事。一筆一劃,都是對航天事業的熱忱與向往,色彩交織間,彰顯著對未知宇宙的好奇。這些手抄報,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夢想的啟航。愿大家能帶著這份熱愛,在未來探索更多航天奧秘,奔赴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