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羅布湖戈壁灘上傳來的一聲巨響,中國向世界證明——我們挺一直了腰板!我們擁有了原一子一彈!人們歡呼著,跳躍著,我極難想象當時在他們心中究竟有多少的歡樂,但我唯一知道的是,中國擺脫了“東亞病夫”,勇敢地站在世界的東方。
影片記錄了從1954年12月2日一毛一澤一東宣布中國制造原一子一彈到1964年10月16日原一子一彈爆炸的過程。其中有這么一個片段:
1959年6月,蘇聯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天下著大雨,一位中國青年(片中未說明人物姓名)迅疾地從路邊的一個火坑中掏出一張已燒得零碎的圖表,爾后拿回去和幾位領導在昏暗的燈光下拼湊。而那位扔圖表的蘇聯大使來到他們跟前,藐視地說:“就算你們得到這個數據,用計算機起碼也得算六年。”,臨走時還 用飽含譏諷地語氣說:“Good luck(好運)。” 當時那位中國青年只是低下頭又去忙了,是的,誰能說他的心里沒有憤怒?
外國人的譏諷和嘲笑,就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嘲諷!當時真想沖上去,厲聲呵斥:“我們中國人,是絕不會向任何困難低頭的!”是的,我們的不屈不饒,才能換來最后的勝利。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奮戰到底!
在挑選試驗場地時,馮石指揮官直接否決了蘇聯專家莫拉索芙特的方案,而莫拉索芙特問道:“難道你們中國人害怕困難嗎?”他是笑著回答的:“我們中國人不怕困難,這地方太小!”我被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中國不想造小的,中國要造出更大的原一子一彈!這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前所未有的信心值得贊嘆,我更為自己為中國人而自豪!
而計算原一子一彈的數據更為艱辛:中國當時的計算機很少,陸光達拍著一大堆的公式說:“我們要從這算到這。美國人用了6年,英國人用了5年,蘇聯人用了8年。我們沒有8年的時間,就是用算盤打,也得把它打出來。”看到這,我心中更是洶涌澎拜,是的,中國人了不起!我們沒有錢,沒有設備,就靠著自己的手,堅持不懈地做事情。當看到餐廳回蕩著算盤的聲音,我更是激動,他們顧不得吃飯,就為這中國,為這原一子一彈事業,貢獻自己!當發現蘇聯人算錯時,我為中國自豪、驕傲。我們用算盤打,也比他們早造出原一子一彈!
片中的一位博士——陸光達,跟隨馮石總指揮到了戈壁灘,跟著戰士一起制造原一子一彈。
陸光達很執著,看到工地水泥不合格就要拆除當天的所有建筑,一心一意地為中國的原一子一彈事業著想;他也很堅強,例如:當時中央問他是否愿一輩子隱姓埋名,他答應了。到了后來,中央懷疑他泄露了國家機密,便要辭去他的職務,但他沒有放棄,雖然很懊惱,但仍舊專心致志地制造原一子一彈;他也很重情,對自己的妻子,戰友百般疼一愛一,雖然他沉不寡言,但他那顆火熱跳動的心卻燃一燒著,燃一燒著……點亮他人。
馮石在影片中與陸光達結下深一交一,他善于聽取他人正確的意見,就像那次陸光達叫他用淡水施工,他起先抱怨,但還 是做了。當時他對著戰友說:“餓了就在車上吃,累了就在車上睡,總之,人歇車不能歇!”;他很仗義,陸光達那次差點被辭職一事一傳到他耳朵里,他就飛到了北京,用自己的人頭擔保;他也能吃苦耐勞,忍受了大漠的惡劣條件,并最終幫助陸光達成功爆炸原一子一彈;他也一愛一國,向陸光達闡述自己對外國人的不滿。伴隨著原一子一彈的爆炸,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在大沙漠制原一子一彈時,幾次襲來夾一著沙的大風,將“房子”都給吹走了。喝的是容易使人浮腫、拉肚子的咸水,平日吃的最好的也不過是饅頭、窩窩頭之類。造原一子一彈需要大量淡水,戰士們便加班加點、日以繼夜地到幾百里外的平原去運水,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們連一粒米都吃不到,只能靠樹葉和水充饑。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早穿棉襖午穿紗地干。這時,已有200多名戰士倒下了,并且美國還 對中國進行了所有的核封鎖,可是誰也沒有說過放棄,而是越干越努力、越干越有勁。
在影片的末尾,在中國第一顆原一子一彈被緩緩推上臺時,心中早已波濤起伏,我為中國這一項偉大的事業致敬!“砰”伴隨這一東方巨響,伴隨原一子一彈所帶來的巨大傷害,天空上蘑菇云向世界在中國土地上豎一起了標牌——中國已經制造出了原一子一彈!
他們能在那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敢于向任何困難挑戰的舍生忘死的一精一神,研究并制造出原一子一彈,這是何等的珍貴、難得。我們應該發揚這種一精一神,磨練這種意志,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以此為鏡,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祖國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