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朋友們,你們是否知道,在云南怒江許多地方的少數民族孩子,乃至今日,走路上學都是一種奢望。年初四的上午,我在山東劇院觀看了電影《走路上學》。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影片,感動之余也別有深意。
故事主人公是兩個云南怒江的孩子,出生于十分貧苦的家庭。媽媽每天都出去到田里干活,爸爸長年在外打工,70歲的奶奶臥病在床-----姐姐娜香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溜高索到江對岸上學。因為,一條大江把這個村子和對面的學校隔開了,孩子們只能溜著高空的滑索去學校。一旦出現意外,就會掉進江里,失去生命。媽媽不讓弟弟瓦娃去上學,她實在害怕還小的瓦娃會出現意外。可是,出于對知識的渴望,聰明的瓦娃偷偷學會了溜索,幾次去對面的學校,趴在窗戶上聽課。后來,這里的小學調來了一位城里的老師,新來的老師發現這里的每一個孩子都因為貧窮光著腳丫,沒有鞋穿,就給每一個上學的孩子發了一雙鞋和兩雙襪子。姐姐娜香將學校里發的鞋帶回了家,姐弟倆都愛不釋手,卻互相謙讓。最后,姐姐穿著鞋去上學了。在小商鋪里,娜香給弟弟看好了一雙鞋,卻沒錢買,城里的老師幫她買下了這雙鞋。在滑索回家的途中,娜香包里的這雙鞋突然掉了出來,娜香為了抓住鞋,伸開雙手去抓,也就在那一剎那,滑索中心失調,繩索突然斷裂……姐姐掉入了江中,從此以后的瓦娃整日不語,一心思念著姐姐——為弟弟能有一雙鞋而失去性命的姐姐。
六個月后,鐵橋終于建成了!瓦娃終于可以去上學啦!他站在橋上,夢想著自己與姐姐戴著紅領巾,手拉手在橋上奔跑,一起上學,一起游戲……但這一切,對于離開的娜香和年幼的瓦娃卻成為了永遠不可實現的愿望……
觀看完這部頗有意義的影片,不僅使我對故事情節久久難忘,也讓我陷入了陣陣深思。“為什么身處城市的我們乘私家車上學還不知足、還要常常遲到?”“為什么我們背著高檔書包去上學還嫌書本過重?”“為什么我們如此幸福卻從不珍惜?”《走路上學》潛移默化間浸入了我心田。那份純真的姐弟情,那種濃濃的親情,和他們對知識無限的渴求使我熱淚盈眶;他們那種堅持,那種頑強和彼此間的相互體諒、理解,給了我一種久違的感動。珍惜身邊的每一點滴,用愛對待身邊的一切,只有這樣,你我才能感受到身邊的幸福無處不在。
觀影完畢,我把自己的壓歲錢捐入了“希望工程”捐款箱。愛——很細微,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感動、落淚,其實就是一種幸福;愛——很博大,相信此次不同尋常的觀影,會將溫暖送到怒江千萬同伴的心中。
【第2篇】
看過《走路上學》這部電影后,我深受感動,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
當我看到媽媽把雞蛋給瓦娃,瓦娃卻把雞蛋放在口袋里等姐姐放學回來給姐姐吃。瓦娃送姐姐上學時看到所有人都穿著雨鞋,只有姐姐穿的還是拖鞋,就幫姐姐把腳擦干凈,給姐姐穿上自己也很喜歡的雨鞋……讓我感動,弟弟愛姐姐,姐弟倆的感情多深啊!
當我看到希望小學新來了一位深圳實習教師聶老師,她剛走進教室,看到學生們都穿著拖鞋,而自己卻穿著棉鞋。問校長:“他們怎么都穿著拖鞋,不冷嗎?”校長回答:“他們都習慣了。”在戶外上課時,聶老師讓大家背乘法口訣,自己用尺子跟學生量腳。后來給每個學生送了兩雙襪子一雙雨鞋,也給瓦娃買了一雙。看到這里,我感受到了聶老師對貧困山區里的孩子的關愛。
當我看到娜香準備過江把新鞋送給弟弟時。悲劇發生了:娜香溜索中,送給弟弟的一只鞋掉了出來,娜香翻身去抓鞋時,因失手而掉入江里獻出了生命。大家可能都會說:“一只鞋有什么好珍惜的,掉了就再買唄!用不著去撿。”但是,這是山區里的孩子,連買雙鞋都談何容易呀!更何況這是聶老師送給瓦娃的,更加是來之不易啊!是多么的珍貴!
看著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我的內心被震撼著。山里的孩子多窮啊!如果我們平時少買點零食、少喝點飲料,用這些錢來捐給那些山區里的小朋友該多好啊!我真希望他們也能像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成長。我們生活在城市里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學會節約,不要浪費,要知足常樂。更希望我么都有一顆溫暖的愛心,去幫助那些貧困山區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