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錢學森》這部電影,用最樸實的手法,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竭盡一生報效祖國的偉大科學家。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勤勞樸實、艱苦奮斗的作風,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托起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形象,用一生來兌現自己對祖國的承諾。
新中國的建立,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祖國崛起的希望,紛紛歸國,投身祖國建設,錢學森正是這其中的一員。盡管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他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軟禁,盡管被關進監獄,錢學森仍堅持不懈,樂觀向上,在軟禁期間完成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工程控制論》。回國后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實驗數據,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自己培養。無論是面對既缺人又缺設備的中國,還是面對東風二號實驗失敗的沮喪,錢學森從來沒有氣餒過,有著革命的樂觀精神。他不僅鼓勵著自己周圍的人,不厭其煩的為他們講解,分析失敗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那就是火箭決不能帶著問題上天!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征,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以錢學森為首的科技人才和艱苦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團結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個臺階。
愛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他需要一顆赤誠之心,一顆只為人民的犧牲與奉獻之心。正如錢學森所說:“在我的祖國,我可以做任何事,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種蘋果。”
【第2篇】
有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核導彈,使中國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俸祿,毅然回到紅色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響亮地叫起他的名字——錢學森。
我們有幸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這部電影從錢學森美國留學開始講起,他在美國從仿制入手,奠定了導彈的基礎。但由于他心系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回到祖國的懷抱。但可惡的美國總統將他抓捕,成了一名孤獨的囚犯。在監獄里整整呆了五年,在這近兩千個日日夜夜里,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勵志報國,他臥薪嘗膽,總是想著如何發明威力極大的核武器,讓中國威震天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于出獄的那一天到來了!
一回到中國,他立馬將原子彈和導彈融合在一起,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1964年,發明了世界第一枚核武器。這種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使我肅然起敬。
雖然歷史已經塵封了一些記憶,但錢學森一生的神秘傳奇震撼著我們。在研究“二彈一星”的艱苦過程中,錢學森以一顆愛國之心、充分的堅定信念與以一種創作精神使中國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了一大步。當電影上映射到導彈發射成功的畫面,我頓時感覺到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多么令人振奮的消息啊!這可是中國的一大成就啊!我國的“科學圣人”——錢學森,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從小有著遠大的志向,有著進取鉆研,拼搏奉獻的無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