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劉慶峰,科大訊飛董事長。
為了實現語音夢想,劉慶峰堅持不懈、一往無前,在語音領域默默蟄伏了18年,終于迎來大爆發。
劉慶峰從小就喜歡數學,聰慧過人,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被中科大電子工程系錄取。
在人才濟濟的中科大,劉慶峰依然難掩光芒,數理方程、力學、電磁場、光學等課程成績都是全系第一,并且當上了班長。
大二那年,電子工程系的博導王仁華教授找到劉慶峰,讓他跟著自己做語音技術研究,從此一扇新的大門向他打開。
做研究時,王仁華教授只管大的研究方向,具體試驗充分放手。所以,大三的時候,劉慶峰就帶隊參加了國家863項目。
之后,他又帶隊參加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其參賽作品“語音合成系統”以優良的語音自然度,榮獲一等獎。
在“挑戰杯”競賽中一鳴驚人的劉慶峰也吸引了華為的目光。1996年,華為邀請劉慶峰去深圳優化114電話語音平臺。
僅僅兩個月,劉慶峰就使電話語音接近于真人語音。最后華為在4萬元研發經費的基礎上,又追加了1萬元的獎勵。
“看來,語音技術真的可以實現產業化。”
劉慶峰決定一邊攻讀博士,一邊創業。得到王仁華教授的同意后,他召集了十幾個兄弟,開始追尋語音夢想。
剛開始,大家認為只有研發才有意義,其它不重要,于是將大量的運營工作交給了福建的一家企業。
沒想到,福建那家企業為了快速盈利,強迫團隊四處試錯,結果沒有一個做深做透的,團隊也被搞得精疲力竭。
劉慶峰當機立斷,“必須回歸語音識別技術,做不好,我半年就走人!”1999年,劉慶峰正式創辦科大訊飛,并且出任CEO。
當時,劉慶峰團隊拿到了第一筆3000萬元的融資,“并利用這筆錢將國內語音技術比較好的中科大、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和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的資源整合在了一起。”
很快,“暢言2000”的電腦軟件問世,這是一款能把語音自動轉換成文字的軟件。
之后,他找到華為,希望把語音合成技術嵌入到華為的系統平臺上,華為答應試一試。可是,測試報告出來,產品存在諸多問題。
一周時間內,劉慶峰團隊廢寢忘食,努力解決產品缺陷。后來得到華為的高度肯定,從此雙方開始了長期合作。
而團隊也終于找到了適合的商業模式,“把技術嵌入合作方的系統平臺上。”
到2000年底,劉慶峰拓展了50多個合作伙伴,公司賬面也有了500多萬的收入。
但是,做語音產業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科大訊飛很快陷入資金困境,最艱難的時候,“公司賬上只剩20萬元,只夠維持2個月”。
劉慶峰深思熟慮之后,決定和大家說明公司的真實情況。“語音產業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來進行技術積累,別說過100億,就是過1億元規模,也不可能兩三年達到。”
那段時間,大家都在私底下討論公司該何去何從。劉慶峰一錘定音,“未來,語音是公司的唯一方向。”
盡管當時月薪僅有3000多元,團隊成員還是全都愿意繼續堅持下去。
穩定軍心后,劉慶峰開始四處尋求融資。在一次全國青年大會上,劉慶峰遇到郭廣昌,兩人一見如故,郭廣昌當即表示要投資。隨后,聯想投資和英特爾也相繼入股。
2001年底,劉慶峰將業務延伸到旅游信息服務、工商稅務查詢等,以智能語音替代人工服務。2002年上半年,他開發出智能語音芯片,植入家用電器、車載系統和兒童玩具等終端設備。
終于,劉慶峰等到了人工智能的風口。2004年,科大訊飛扭虧為盈。2008年,科大訊飛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語音產業唯一的上市公司。
2017年11月,科大訊飛市值突破1000億大關,蟄伏了18年的劉慶峰終于實現夢想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