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穩根:成功從失敗開始
一個家庭窮得“甚至快到了要飯的地步”的農家孩子,一家國有企業的處長,一個下海創業屢屢失敗的創業者,堅持創業不動搖,終于成就了中國首富。他就是梁穩根!
2011胡潤百富榜的發布,標志著三一集團55歲的梁穩根以財富700億元首次成為“2011年中國首富”。
人們不禁要問:梁穩根是誰?他有著怎樣的創業經歷及發家史?他是怎樣成為中國首富的?
出生貧寒,家里窮得甚至快到了要飯的地步
梁穩根,1956年出生,湖南省漣源人,1983年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材料學專業,高級工程師,1983年至1986年在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工作,1986年下海創辦漣源特種焊接材料廠,是三一重工主要創始人,現任三一集團董事長。
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小山村道童村,地處湘西雪峰山余脈的山腳下,屬湖南漣源市茅塘鎮所轄,梁穩根的祖籍就是這里。多年來,隱沒于山坳間的幾百農戶一直以種植稻、麥、薯類和外出打工為主要生計。
出身寒微的梁穩根,父祖輩均是篾匠,他也干過多年篾匠,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稱“篾老四”。梁穩根家當初是道童村最窮的,甚至連住的土墻屋都不是自己的,“甚至快到了要飯的地步”。
梁穩根人生最大的轉機發生在改革開放前恢復高考時,他考取了長沙的中南礦冶學院(現為中南大學)的金屬材料系,1983年畢業后進入兵器工業部,1986年下海創辦三一重工企業,直至今天成為中國新首富。
在很多人眼里,梁穩根是個謎。從砸掉鐵飯碗到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從一度陷入絕境到成為湖南首富,這位“中國民營重工第一人”不知道創造了多少個湖南、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創造和打破多項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用奮斗的人生演繹出湖南人的另一種精彩。
下海失敗,但不放棄創業夢想
1983年,梁穩根大學畢業后順利地分配到位于七星街鎮的國營企業洪源機械廠。在當時群山起伏的鄉村中,大山深處的這家企業是不多的文明的燈火。當時中國社會正處于第二輪改革的發軔期,各種思潮正在涌動。新來的大學生梁穩根很快顯示了他的與眾不同,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毅然辭去了安安穩穩的工作,懷抱做中國經濟試驗田的理想開始了自己的艱苦創業。
關于最初的下海故事,梁穩根總會提到販羊。1986年元旦,他得到消息,市場上一頭羊可以賺20多元。于是,梁穩根和其他3位伙伴毅然辭去公職,直奔湘西、常德,甚至貴州這些產羊較多的地方,但等買回了一大批羊才得知,看漲的行情是由于外貿部門取消了一個大合同,過了元旦羊價就會跌。于是,他趕緊收兵,創業嘗試以失敗告終。
隨后做酒,也失敗了;再做玻璃纖維,還是失敗。
第一桶金,源自焊接材料
幾次失敗的經歷并沒有改變梁穩根繼續創業的夢想。
通過分析,梁穩根決定開發當時市場上一種很缺乏的有色金屬焊料。1986年,梁穩根等4人從親戚朋友那里湊齊6萬元錢,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在一個地下室里,他們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實業報國之路。期間,他們通過100多次調整配方,幾十次改變工藝,他們的第一個產品——105銅基焊料問世。梁穩根把它寄給遼寧一個工廠,可不久,梁穩根便收到了第一批退貨——105銅基焊料的質量不過關。
為確保來之不易的創業結出成果,梁穩根回到母校,請恩師翟登科教授來現場指導。1986年9月,他們終于掘到了第一桶金,收到了第一筆貨款——8000元。梁穩根等人欣喜若狂,熱淚盈眶,緊緊地抱成一團。
初次告捷,梁穩根沒有就此止步。這時候的他開始思索如何走出去。他注意到當時國家巨大的基礎建設投入帶來的無限商機——“基礎建設我們雖然不懂,但基建行業的設備我們還是懂的。”梁穩根毅然決定沖入這個向來只有國有企業敢做的行業——重工制造領域。1989年,梁穩根和伙伴們創建的小廠即實現收入突破1000萬元。
1993年對于梁穩根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他不僅將企業更名為“三一集團”,漣源的材料基地改造為“三一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并將總部搬到了湖南省會長沙。隨著市場的擴展,梁穩根又開始研制混凝土輸送泵等工程建筑機械產品,并將行業里的著名專家請到公司任職或擔任顧問。而這個領域面對的將是海外企業的競爭,梁穩根感慨地說:“我們要學習外企在資金、技術和人才以及企業運作和管理模式方面的長處,這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看到海外企業的弱點,我們只有利用自己的優勢來擴充自己,才能取得勝利。”當年,三一產值超過億元大關。這一年是梁穩根個人創業史上的奠基之年,也是今天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奠基之年。
事實證明著他的抉擇,從1993年到2003年,三一飛速發展,10年間躍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前列。2003年,梁穩根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全球市場。
自主創新,創造世界第一的三一泵
矢志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三一重工,主要業務為高新實用技術工程建筑機械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多年來,梁穩根率領的三一重工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為中國工程機械贏得了國際聲譽。
能夠把混凝土源源不斷送上摩天大樓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現在國外,但是混凝土泵輸送高度世界紀錄卻是由三一創造并保持的。2002年9月,在香港國際金融大樓施工現場,三一混凝土泵將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比原來由國外老牌企業創造的308米的世界紀錄提高了將近100米!2003年9月,在舉世矚目的三峽三期工程工地上,三一新一代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試打成功,使輸送三級配混凝土成為現實,填補了國內外工程機械領域的又一項空白。
在青藏鐵路、南水北調施工現場、京珠高速公路、阿聯酋迪拜塔等國內外大型工程中都可以看見三一產品的身影。1998年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賽格廣場創當時鋼框結構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紀錄,贏得了“中國泵王”的美譽。
憑借卓越的產品質量和優秀的售后服務兩把利刃,憑借產品性價比上的絕對優勢,系統、規范的市場營銷和服務體系三一重工迅速搶灘國際市場。迄今為止,公司出口業務已經拓展到土耳其、臺灣、澳門、東歐、非洲、東南亞、南亞、中東、俄羅斯、南美等國家和地區。三一的出口業務蒸蒸日上,不僅樹立了中國民族工業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
報效祖國,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以高票獲得通過,并由此成為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第一股,永久地被載入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史冊。
此次成功,正是三一文化精髓的最佳詮釋:“國家之責大于公司之利”,以及三一創業者們一句樸實的話語——“心存感激,產業報國”。
然而,三一股改曾一度讓梁穩根遭遇巨大壓力。2005年5月9日,當決策部門正式宣布三一重工成為首批四家股權分置試點企業后,梁穩根對這次改革的看法核心有兩點:一是解決經營動力問題,二是完善資本市場功能。他說,這次改革,相當于當年的農村改革,主要是為解決積極性問題,農村改革是解決農民種田積極性問題,成功了,今天的股權分置改革也是要解決積極性問題,解決大股東和經營層的積極性,實際上也是解決他們“種田”的積極性。
他曾打了個“大豬小豬”比喻——大豬和小豬關在豬圈里,飼料掛在墻上,大小豬都吃不到;如果大豬不把飼料拱下來,大豬沒吃的,小豬肯定也沒有,改革后的制度安排就是要解決“大豬”拱食的動力問題。
沒想到此比喻一出,就遭到媒體和投資者的質疑。但事實證明,這一比方是恰當的,三一重工股改不但成功了,而且為后來股改的企業提供了范本,收到了“企業一小步、證券市場一大步”的效果。
2005年5月24日,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提高對價——每10股贈送3。5股并補償8元。梁穩根表示:“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相對于推動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