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名言63句
一、滿招損,謙受益。
二、言必信,行必果。
三、言不信者,行不果。
四、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煛?/p>
五、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六、內(nèi)外相應,言行相稱。
七、千經(jīng)萬典,孝悌為先。
八、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九、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十二、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十三、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十四、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國。
十五、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十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十七、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十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十九、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二十、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二十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二十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十三、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二十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二十五、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二十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十七、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二十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二十九、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三十、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三十一、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三十二、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三十三、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三十四、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三十五、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三十六、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三十七、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三十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十九、友如作畫須求淡,鄰有淳風不攘雞。
四十、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四十一、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
四十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四十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四十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四十五、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四十六、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四十七、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四十八、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四十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五十、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五十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五十二、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
五十三、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五十四、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
五十五、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五十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五十七、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五十八、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五十九、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六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六十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六十二、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
六十三、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