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朋友,源于學生家長,因為孩子讀書結識。相同目的、相同環境、相同年齡段,接送孩子時或家長會遇見:“哇,你就是XX的媽媽(爸爸)啊,娃兒說……”立即就如老熟人一般,交換分享孩子相關的家長里短。
特別是QQ群、微信群建立以后,交流更方便,學校班級發生的大小事件都會一陣熱議,在你來我往的聊天中,家長的觀點性格慢慢凸顯,成年人的世界雖然委婉,也有取向,贊許或者欣賞便加好友,有機會見面時,就成為真實的朋友。
那一天就是這樣幾位家長朋友的聚會。孩子們早已畢業,話題中少了高考的沉重,多了男女同學家長間的戲謔,歡聲笑語打趣男同學家長的競爭力,女同學家長都是驕傲的。
聚會結束天色已晚,公路上車輛稀少,過馬路距人行道還有幾米遠,大家三三兩兩穿行而過,有位媽媽就說:我家兒子在的話,又要批評我不守交通規則了。就是就是,幾個媽紛紛附和,這個說有次闖紅燈被制止,那個說看電影忘關靜音被批評。
一月前各地暴雨鐵路線受阻,兒子到重慶的火車嚴重晚點,臨時決定跟我到成都轉車。上車前,他反復詢問是否允許,上車后明明車廂有空座,就站著,忐忑地向每一個制服人員要求補票,完成手續后,才神色輕松地在空位上坐下。
科室一位見習學生,帶教老師值班不能去聽課,讓他前往代掃碼領學分。他非常猶豫這種行為是否弄虛作假,得知學分對醫生考核的重要性,答應幫老師忙。到會場發現需要人臉識別,掃描不成功,看他滿臉受人之托,未能忠人之事的愧疚焦慮,心里隱隱感概年輕人的單純。
如果我們還記得曾經的年輕時光,大概都有過憤世嫉俗的階段。那時候是非觀明確,堅持認定的原則和規定,勇敢而固執地遵守,不惜挑戰旁人甚至權威的言行,被當作是初出茅廬、涉世未深。成年人把控的世界,既欣賞年輕人的剛直,又處處給他們刁難,直到他們學會圓滑世故,甚至混淆是非黑白。
剛剛看完電影《孟買酒店》。真實再現2008年11月,印度孟買著名的泰姬陵酒店被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襲擊的那場災難。整個場面悲憤慘烈,缺少機智勇敢、徒手奪槍超級英雄的救助,盲目逃生、無辜死亡,現實的世界沒有救世主。影片中,幾次出現人們看到兇手后的驚訝:他們還是孩子。
制造酒店慘案的兇手是4個年輕人,在恐怖組織的指揮下執行屠殺任務,然而他們認為是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使命,是為真主獻身。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這些人掠奪了你們的父輩,掠奪了你們的祖輩。所以他們沒有負罪感,在罪惡的成年人訓練下變成惡魔,面對同類的呻吟無動于衷。
前段時間沸沸揚揚,電子科大教授被自己學生挖坑陷害一事,眾說紛紜,有一點是共同的:反對這種告密行為。一個在校學生,正是陽光血氣之時,如何就想到用這種陰暗手段達到目的?必是有一種鼓勵和縱容這種行為的環境,讓她能夠獲利。其實學生們還是幼稚,他們效仿成年人的計謀,卻不能全身而退,傷了老師也傷了自己。
這個世界,成年人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法規,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灌輸給他們,內化為孩子們行為處事的原則。給他們善的引導,就會發展出良好人生,反之給他們傳遞惡的種子,就會滋生邪的念頭,做出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
如果影片只留下一聲嘆息,那種絕望的情緒,觀眾絕不允許。所以影片結束充滿了希望,女主用與殺手相同的語言禱告,讓受傷的殺手第一次違背命令,逃過一劫,在失去摯愛后與兒子團聚;男主也在脫去象征勇氣和榮譽的頭巾后,擁抱著懷孕的妻子和孩子。孩子在,希望就在,那一刻,趙醫生欣喜而淚流。
影片中4個殺手,在戰火中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他們至死不悟。只是其中一個受傷后,與父親通話知道被欺騙而痛哭,但并沒有就此放下**的槍,他們都成為罪惡的犧牲品。在痛恨他們的時候,又何其哀嘆他們及家人的不幸。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所有生命誕生,都是一眼清泉流出,成年人的世界,教化、感染、影響著孩子們。如果我們不努力營造生存環境的善良、誠信、和平、自由,他們可以自動凈化環境?所以,保護好孩子們的單純、年輕人的正直,守住道德底線。
我堅信,善良會戰勝邪惡,也許惡可以一時得逞,但它破壞的是人類正常秩序,必將被反噬,作惡者自己也生活在恐懼和痛苦中。唯有善和愛,普世永存。